戴学文:云南库银官局公估 存世稀少检验更严
http://www.shouxi.com 2025-07-29 09:14 首席收藏网
首席收藏讯 作为钱币收藏业界最有口碑的综合社区,首席收藏一直重视为广大收藏家打造一个交流、分享、学术交流的平台。近日,业界资深金银锭专家Stephen(戴学文)在首席收藏论坛发表《云南库银-"省城官公估牌坊锭"与"箇旧官局公估牌坊"》一文,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专业学识,介绍了多种云南牌坊锭相关知识,以下为该贴原文(发布时略有调整):

兼销铺随着业务的兴起,与大小官吏渐有资金往来(图一:光绪十五年,云南总督督署所印制由通宝字号兑现的钱票),牌坊锭也日益受到官方重视,从刚开始的交易于民,到后来也可纳税于官。在地方上,一直存在着以通行货币征收钱粮的习惯,于是牌坊锭也纷纷被百姓用于纳税,只需将平砝由滇平改为库平,另添上补色银、火耗等即可,这种做法可避免改铸的麻烦也节省成本,对于授受双方都有利。很快地,牌坊锭成为地方钱粮的主力。不过,当州县打算比照相同作法,将牌坊锭解送藩库时,却遭到打脸。(注3)
云南藩司的拒绝理由,大致有二:一是,各地牌坊锭均号称公估,但成色未必合乎标准;二是,如要求兼销铺将其牌坊锭改铸成足色课锭,会被收取火耗,价码不一。因此,各州县按每公估纹银百两,补色银二两,另收火耗银若干,在改铸足色课锭时,还是有可能会出现亏损,而这种亏损也曾经发生过。(注4)
藩司的态度,成为牌坊锭发展过程中必须克服的最后挑战。尽管,州县不乏解决办法,省城兼销帮也已再将牌坊锭的成色标准提高至九八五(注5),以期化解有关的成色疑虑,再加上云南长久以来是一个受协济省分,无需向户部解饷,也没有非得改铸足色纹银之必要,但,藩司仍有不满,态度始终未变,直至光绪三十年才出现转变。
光绪三十年,藩司、粮储道共同决议:司、粮两库所课各种名目税银,"准以公估纹银加补二色批解,计每解银百两,随解补色银二两"。虽然,接纳了州县原来的做法,不过,在藩司的要求下,省城同时也采取了三项因应措施:
1、设立官公估。公估原为兼销同业推举产生,现改由藩司任命,改名官公估,指派童福盛、佘庆盛、周宝铨、陈元昌四人担任,负责验看。

2、兼销铺签字具结。各兼销铺被要求签字具结,承诺对于所铸公估纹银,每百两补色二两,每两收取火耗五厘,即可调换足色课锭。(图二:光绪三十年八月一日通宝字号承认单)
3、补色银,加盖戳记,另款存储。藩库戳记为"库",粮库为"户"。(注6)

自此,省城牌坊锭进入官公估时期,终于获准上解藩、粮两库。(图三:省城官公估牌坊锭:"戴天源号汇号纹银"、"官公估童佘看"、"官公估周陈看")
除此之外,目前也见有"戴天源号汇号纹银"、"公估童佘周看",加盖"库"字印,"李万宝号汇号纹银"、"公估童佘周看",加盖"户"两件。(注7)这种省城公估牌坊锭被当作补色银的例子,应该是发生在官公估初期,当时公估牌坊锭仍在市场活跃着,因两种公估的人选重叠,在兼销铺签字具结之后,仍被藩、粮两库所接受作为补色银之用。

省城推出官公估牌坊锭,对于其他地方随即产生影响。滇中、滇西、滇南等都跟进铸造。这些地方版本,加盖验印各有不同,有"官公估庆潘"、"官公估看讫"、"官公估同看"、"官公估王看讫"、"官公估潘裕兴看"、"官公估宝裕公看"、"官公估冯看"、"官公估佘看"等。(注8)不过,所谓的"官公估"都不是出于藩司,而是由州县所任命,仅可地方流通,如要上纳藩粮两库,就必须改铸足色银锭或先兑换省城官公估牌坊锭汇解(图四: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通宝盛记汇票-外地汇往省城的库银:官公估牌坊锭),所以省城官公估牌坊锭,可说几乎垄断了全省的库银市场,除了箇旧官局公估牌坊锭,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例外。
箇旧,因锡矿而集结成市。根据《箇旧县志初稿》所载:光绪十一年(1885),才由双水塘同知移驻,更名箇旧厅,仍隶属蒙自县,为当地设立官局之始。箇旧厅的行政功能特殊,不司民政、刑名,专管矿务,监收课税。又因向无银行、银号,以炉号与锡商为金融流通周转之机关。当地锡课,抽收实物,委由炉商售予锡商后,以变价铸成牌坊锭。中国人民银行昆明分行收藏一件"万全裕记汇号纹银"加盖"公估九八李看"牌坊锭(注9),是箇旧厅经徵锡课的变价银,每年应解送省城,碍于藩库不接受公估纹银,后来多改铸足色课银,至今多已绝迹。
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二日,户部为筹措庚款,准云南自光绪三十一年起,每年认解银十二万两分为夏冬季批解交纳。其中,土药加厘,每年约六七万两;锡课加征,每年变价银约四五万两,由箇旧同知按票核收、藩司督办。(注10)此时,正是省城官公估即将出现之际,藩司督办锡课加徵事宜,同时也让箇旧牌坊锭赶上变革。

箇旧所征锡课,一直是委託炉号兼公估李万全变价后铸成牌坊锭,省城推出官公估之后,箇旧厅改派"官局公估",人选照旧由李万全担任,在加上补色、火耗银后,上纳藩库,再由藩司报解户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分行收藏有一件"万全李记汇号纹银"、"官局公估李看"牌坊锭(图五:箇旧锡课"万全李记汇号纹银"、"官局公估李看"牌坊锭,带有"课"、"库"两印,昆明人行藏品,图片摘自汤国彦编,《云南历史货币》),便是当时箇旧厅解交藩库的实物,上有"课"、"库"两印,都是进入库时所加盖:课,是代表"锡课",库,也就是藩库加收的"补色银"之意。

官局公估牌坊锭,存世甚少。笔者所知,仅有四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件都有可能是藩库验色所留下的凿洞。这显示虽然获准进入藩库,但它们的成色还是遭到怀疑,屡屡进行破坏性检验。(图六:箇旧锡课"万全李记汇号纹银"、"官局公估李看"牌坊锭,笔者藏品)从成色数据来看,箇旧公估、官局公估牌坊锭箇约在95%-96%(注11),明显低于省城牌坊锭的普遍介于97%-98%之间,藩库严加检验,应有其道理。据文献记载,箇旧,以锡而闻名,早期也产银,并且与铜、钨、锰等有色金属共生,箇旧传统炉号鎔铸银锭,碍于技术条件,难以排除其他元素。(注12)当时藩库察觉有异状,大概就是箇旧牌坊锭的这个特点。
(首席收藏网 | shouxi.com 戴学文)
延伸阅读
- Tao:简述清代江西地形银 九江大槽起于清初 (2014-01-16)
- 英现大规模维京海盗宝藏:罕见银锭奇特别针 (2014-10-17)
- 银锭鉴别5技巧:观色验重看气孔 审造型铭文 (2016-04-27)
- 马江战役中国水师惨败 开征海防锭重建海军 (2017-02-08)
- 清末铸宝见闻实录 记述圆锭/砝码锭如何炼成 (2017-04-18)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