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海外华人游历记载 感法属印支钱繁复币制
http://www.shouxi.com 2024-02-06 08:17 首席收藏网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春天,一位年轻的新加坡土生华人陈恭三前往安南游历。他于三月初九日(4月19日)从新加坡搭乘法国轮船,经过三天的航行之后于三月十二日(4月22日)抵达安南。在安南游览到三月二十日(4月30日)再次搭乘法国轮船,于三月廿二日(5月2日)返回新加坡。
返回新加坡之后,他将此次游历的经过写成《越南游记》连载在新加坡的中文报纸《叻报》上,后续还出版了单行本。1891年由王锡祺辑录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也收录了此文。
4月22日陈恭三抵达西贡港口之后,搭乘舢板上岸,经海关检查行李,前往福州会馆登记。由福州会馆发给“人情字”,上面写有“福建公所兹给第某某号、名某某、若干岁,凭单一纸,抵郡即到公所转换身税字,勿误是嘱,某月某日票”,并加盖公所之印。
福州会馆的“人情字”相当于身份证明的保证书,长期居留者凭这张保证书进一步向法国殖民政府办理登记交纳人头税(华人称为“身税”,据陈恭三的记录当时分三档,每年分别为八十元、三十元、八元)。按规定逗留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可以免缴人头税,陈恭三作为游客只准备停留八天,故可免缴。不过开“人情字”本身也要收费,男子收二元,女子收六角。等离开时,还需要再换“出口字”(离港证明),上船时提交海关官员。在当时的法属印支,俗称“坐洋”的法属印支1元主币是与俗称“鹰洋”的墨西哥8R银元等值流通的。墨西哥鹰洋在海峡殖民地也有流通,因此陈恭三交给福州会馆的二元费用,更有可能是他携带的鹰洋。
陈恭三落脚于华人聚居区的堤岸(Cholon,福建人称之为宅郡),当时与法国人聚居的西贡相距大约三英里。
从西贡前往堤岸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马车,马车租金三角,火车车票一等座一角二分、二等座六分。马车耗时大约半个小时,火车则只要一刻钟。
出租马车在堤岸大约有三百余辆,在西贡则有二百余辆。车身多为绿色而车轮则用红色,拉车用本地小马,皮骨粗壮,可任重而致远。马夫或为广东人或为本地人。
碾米厂是堤岸华人的重要生意之一,陈恭三对此也有所提及,他说当时碾米厂已有五六家,著名新加坡华商陈金钟的振成公司还新开设了一家,即将投产,每天可以产米四五千担。每月外销的白米总计可达八万到十万担。
在陈恭三笔下还描绘了安南本地人的形象:男女均留长发,上身多穿深色长衫而袖子甚窄,下身多穿白裤亦甚窄,头缠色巾,腰束色带,带子两头下垂至膝,皆用广东荷包。百人之中,光脚的能有八十人,穿西式皮鞋的十余人,穿中式鞋的再有数人。与同一时期Émile Gsell拍摄的安南本地人的形象大致符合。
游历期间4月24日陈恭三还去联庆戏园听了明德班的安南戏,戏文是《五虎平南狄青后传》中的“王怀女助阵得胜,王和尚布阵逞能”。不过戏文似乎并不吸引人,让陈恭三觉得“甚不足悦人耳目”,看了半个小时就回家了。
可能是初至安南颇为当时繁复的币制所苦的关系,陈恭三留下了一段对当地钱币非常详细的描述:
通用银项除其本国之银外,则惟鹰银,余皆不可。镭有五号,其中大如一占者有二式,其一中有华字曰百分之一则每元一百枚,其二无华字者则每元五十枚,其三者大如半占,中有五字则每元一百个,其四者小如一镭,中开四方之孔如中国钱,孔中有华字一曰当二一曰大法国之安南,大抵其意欲使天下咸知安南法国所有也,此钱则每元五百枚,其王所铸。而安南古钱以铅为之,大如半占,中亦有孔,孔边四字明命通宝,此则每元三千六百枚。余于上五日始到之际,授受甚为窒碍。
除了前面提到的鹰洋与坐洋通用之外,还列出五种小额钱币(镭),下面我们来逐一解读。
陈恭三说的“一占”是指1分,结合他的新加坡华人身份,所指的自然是当时的海峡殖民地1分铜币。相应的“半占”则是海峡殖民地1/2铜币。
与海峡殖民地1分铜币大小相似而有汉字“百分之一”的,自然是法属印支1分铜币。其面值为1分,即坐洋或鹰洋的1/100,符合“每元一百枚”的说法。
有方孔如中国钱,且有汉字“当二”和“大法国之安南”的,自然是法属印支的大法国之安南当二铜币。面值为2 Sapeque,即坐洋或鹰洋的1/500,也符合“此钱则每元五百枚”的说法。
至于“以铅为之的”且带有“明命通宝”四个字的方孔钱,应该是安南当地的明命通宝锌钱。“每元三千六百枚”为当时锌钱与坐洋和鹰洋的兑换率提供了参考。
至于剩下的两种,大小和海峡民地1分铜币类似而没有汉字的钱币(作价1/50坐洋),以及大小和海峡殖民地1/2分铜币类似且带有“五”字的钱币(作价1/100坐洋),在法属印支钱币中并没有对应的品种。他们会是什么钱币呢?
早在1864年,法国人就曾经试图向中南半岛的殖民地引入法国本土钱币。当时试图引入的是法国本土的5法郎银币,作价为0.9个鹰洋。不过因为5法郎银币的含银量比鹰洋的0.9倍还要高3%左右,投入流通的5法郎银币很快就消失不见。
1878年,法国人曾经引进了100万枚波尔多厂(K厂标)的本土1分铜币,在西贡兵工厂打孔之后,作为1 Sapeque也即1/1000坐洋的面值投入流通,据说这次尝试并不成功。
不过这为我们的寻找提供了灵感,剩下两种钱币会不会是法国本土的铜币呢?
当时法国本土的10分和5分铜币与海峡殖民地的1分和1/2分铜币确实大小相仿,而5分铜币上自然有“5”的数字。不过如果按照本土10分作价1/50坐洋,本土5分作价1/100坐洋的话,相当于本土1分作价1/500坐洋,比10年前打孔1分要高了一倍,这是不是合理呢?
1888年前后,随着金银比价的变化,采用金本位制的法郎对银本位制的墨西哥鹰洋是在逐步升值的过程中,当时的兑换比率大约在1比400上下。以此来看,法国本土的5分和10分铜币以相当于1/100鹰洋和1/50鹰洋的作价流通还是比较合理的。
尽管目前为止讨论法国印支早期引入的法国本土钱币时鲜有提及本土5分和10分铜币的,陈恭三的记录表明直到1888年当时仍有相当数量的这两种钱币在当地流通。
感谢华人前辈留下的记录,让我们对当时法属印支实际在流通的小额钱币能有更加具体的认识。
声明:本文转载自“南洋钱币志”微信公众号,作者:李骏。
延伸阅读
- 观红楼梦看清代物价 15枚乾隆通宝买1只螃蟹 (2017-12-06)
- 陆昕:宫苑深深 帝王的掌中玩物之清代宫钱 (2019-03-22)
- 清前钱局设置与鼓铸 经济货币化程度相当可观 (2023-05-17)
- 赏析御赐双龙宝星 中国最早勋章改版贴合国际 (2023-06-01)
- 解读监饷银锭及相关制度 标志性铭文曾被误读 (2023-06-30)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