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联系客服

客服QQ:18520648
微信账号:shouxicom
电话:0086-10-62669610

| 手机首席

关注首席官方微信号
掌握最新最全钱币动态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首席收藏网 > 钱币资讯 > 观点视点 > 正文

陆昕:宫苑深深 帝王的掌中玩物之清代宫钱

http://www.shouxi.com 2019-03-22 08:39 首席收藏网

\

首席收藏讯 第六届香港国际钱币联合展销会(HKCS)将于2019年3月29日-31日在香港美丽华酒店18层举行,全球推广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目前,展商宣传手册已经印制完成,并随着SBP、SPINK等图录一同分送到藏家们的手中。展商手册中除了各大钱币品牌的广告外,还有数篇重量级钱币专家撰写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陆昕著撰写《宫苑深深—帝王的掌中玩物之清代宫钱篇》文章节选,以下为稿件原文。

中国钱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进,品种浩若繁星,除了钱币的交换属性以外,祈福、辟邪、玩赏等精神文化属性越发显现,钱币的工艺制作水平也不断发展。同时随着使用者身份地位的不同,钱币的用途和规制也不相同。为皇家的特定用途而制作的钱币,我们称之为“宫钱”。宫钱的用途包括祭祀、庆典、赏赐、祝寿、玩赏、压胜、供养等等,甚至有些是起着压包袱、坠帐子、挂灯等功能性作用。宫钱代表着皇家的至高地位和与之相符的材质、规格和工艺水平,这些因素决定了宫钱的等级和价值。

宫钱由内务府造办处制作,而造办处汇集了全国顶尖的能工巧匠,同时皇帝的艺术审美眼光,对工艺的极致化要求也是产生工艺珍品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康熙在宫中设养心殿造办处作为御用的工艺品工厂,到乾隆时造办处已发展成为有四十多个工种的作坊,分类分工越来越细,有些工艺品要叠加多种工艺,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皇帝亲自修改设计,参与督办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承做活计清档》记载了雍正皇帝对一件制作漆器奏折的批复:“雍正十年闰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九年八月十四日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持出五龙捧寿茶盘一件,奉旨:照样做几件,比先做过的旧样收窄些,比此样放高些,盘内不必用寿字,其菊花瓣亦收小些。钦此。六月十一日做得五龙茶盘四件。本日太监沧州传旨:今日呈进的红漆茶盘略宽大,再做时做秀气着,其茶盘边瓣放奢些,外边添画龙。再漆水颜色红些方好。钦此。”雍正对盘子的大小,甚至花纹的细节、漆水的颜色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特别是提出:“再做时做秀气着”,这就看出雍正的审美眼光了,怪不得雍正时期的艺术品在清代品味最高,他也被后人称为清代最有艺术审美的皇帝。到了乾隆,工艺水平达到极致了,但显得过于繁缛而缺少灵动,在艺术水准上不及雍正,其实这就是乾隆的艺术眼光。当然,康、雍、乾为代表的清三代正值盛世,国力强大,在制作器物上面不惜工本,也是产生艺术精品的必要条件。

一、皇家祭祀宫钱

各种宫钱依据不同的典礼而生,钱文书写雍容大气,极具皇家气度,主题既有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造福万民的祭祀、祈福,也有赏赐、祝寿、婚礼、上梁等各种纪念的主题。以祭祀、祈福为例,正面四字吉语通常包括“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日升月恒”、“介尔景福”、“威震万寓”、“厥惟修祥”、“纯祺锡羡”、“厚载广覆”、“稼穑滋稔”,背面均为“长天”二字。

这是一套冬至节用于祭祀、祈福的宫钱。冬至古称:“冬节、长至节、长天节、亚岁”,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上升渐强,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为“大吉之日”。据说冬至作为节日源于汉代,历来都被视为大节日,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还是一个传统的祭祀之日。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民间在这一期间同样有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故而冬至才被称为“小年”。

这套宫钱钱文上的吉语也大多是祈求昊天上帝赐与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借上天之恩惠为万民造福之意。祭天的传统可上溯到殷商,华夏民族对天地的崇拜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信仰,历代帝王都称自己作“天子”,皇帝下诏也是“奉天承命”,都表达了一种受命于天而教治万民的传统秩序观。每年帝王亲自参加的祭祀有三项:天地、社稷、宗庙。祭天有专门的场所,《周礼大司乐》:“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说的是冬至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前往郊外圜丘举行告祀礼,祭祀的过程包括祭酒、读祝、祭币等仪式,所以自古以来祭币也是祭天的一项重要内容,后代的帝王制作冬至节的祭天宫钱就是来源于此。

\

就这套宫钱工艺制作水平而言,刀法刚健有力,也必出于故宫造办处之手,其制作年代倾向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与此工艺相似的还有“天下太平”满、汉文宫钱,也是银质鎏金,钱文阴刻。故宫“猗蘭馆”曾举办有关末代皇帝溥仪大婚及其贺礼的展览,展品中就有一枚“天下太平”银质鎏金宫钱,钱文也是阴刻,略有区别的是内郭宽而四决。此钱被缚在一块明黄色绸缎包袱系带的一端,作为压包袱的重物之用。看到这个展览的实物终于明白《大钱图录》所云:“奉先殿所用各袱四角皆坠此钱”所描述宫钱的实用功能了。

\
\

二、宫廷赏赐钱

清代宫廷以元旦朝贺、冬至次日和万寿节朝贺为三大典礼。元旦为一岁之始,冬至是一阳之始,万寿节是人君之始。庆寿是清宫的重要典礼之一。皇帝诞辰称“万寿节”,皇后诞辰称“千秋节”,皇太后诞辰称“圣寿节”。每逢诞辰都要庆贺,国朝宫史续编卷十三(典礼七)“每至纪年逢五,则为寿庆,纪年逢十,又为国庆。由是周甲纪年,每十年一次朝会,经礼臣提请,依例举行。”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也是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一次“万寿盛典”。庆典包括祝寿、朝贺、寿宴、寿戏、赏赐等诸多仪式。寿宴之后,皇帝都要赏赐给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乃至平民百姓,以示对臣民的恩宠。赏赐品种类繁多,有绸缎、荷包、如意、文房用品、朝珠,也有诸如养老牌、斋戒牌和各类赏赐宫钱。虽然当时的各类赏赐宫钱不在少数,但是明确可考的赏赐宫钱确实非常稀有。兹举例一二。

\

千叟宴“御赐养老”银牌,目前见到两个品种,外形均为椭圆带祥云形挂头。一种正面铸有楷书“太上皇帝御赐养老”八字,四周配有二龙戏珠、海水江崖纹饰,背面阴刻“丙辰年皇极殿千叟宴重十两”,另一种正面四字楷书“御制养老”及二龙戏珠、海水江崖纹饰,背面阴刻“乾隆五十年千叟宴重十五两”字样。

千叟宴是清代皇家举办的以敬老为目的的大型御宴,类似现在的大型团拜会。第一次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二十五日,邀请了三千人,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又举办了一次,康熙皇帝即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始有千叟宴之名。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升平,天下富足,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与宴者三千九百余人。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后被史官记录入史。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当时乾隆出了一个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让纪晓岚对下联。纪晓岚从容对出:“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意思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一气呵成,堪称绝对,成为千叟宴的一段佳话。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传位第十五子顒琰。初四,嘉庆奉太上皇旨意于宁寿宫皇极殿前举办了第四次千叟宴盛典。列名与宴耆民达五千余人,自七旬老翁上至百岁老人,与各位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及外藩使臣一起为太上皇帝庆寿,实际的与宴者超过八千之众。是日,皇极殿正中设御宴,加黄幕帷罩,布列八百张宴席,摆上各种珍馐。皇极殿檐下设中和韶乐,宁寿门内设丹陛大乐,各种恩赏之物陈于甬道左右。酒宴开始,太上皇帝召与宴王公大臣及众叟中年届九十以上者,亲赐厄酒,普加赏赍。并各加赏缎疋、银锞等。还对高寿一百零六岁的安徽熊国沛、百岁山东老民梁廷玉等特别加恩,赏给六品顶戴花翎。宴后,按与宴群臣众叟的品级和年龄,分别赏赐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绘绮、貂皮、文玩、银牌等物。

上面提到的两种养老银牌都是乾隆年间千叟宴的赏赐品,而康熙年千叟宴银牌的实物资料目前还未发现。即使乾隆年间两次颁发了上万块银牌,留到现在也是凤毛麟角了。

\

永保吉庆背赏赐宫钱。直径毫米,厚毫米。银质,外缘及内郭鎏金。内郭呈四决。正面“永保吉庆”四字对读,背面“赏赐”二字,均为阴刻,笔画中间填以细密的“鱼籽”纹。

这枚赏赐钱的总体感觉与前面举例的故宫“猗蘭馆”展览的那枚宫钱极为类似,无论从大小、内郭的四决,还是银鎏金的工艺,甚至金水的颜色都非常相近。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文字笔画内一个填了“鱼籽”纹,另一个没有。当然展出的那枚宫钱背面无法看到是遗憾的。从制作风格上我们认为这两枚宫钱是同时期的,都是清代晚期。而这枚“赏赐”宫钱最有价值的就是它清楚地标明了此钱的用途,也是目前仅见的一枚。其实历代宫钱中带有“赏”字的还有明末张献忠铸的“西王赏功”、“赏功致宝”,晚清受西方影响,金银质“奖章”“勋章”已经多起来,但银质鎏金“赏赐”宫钱就发现了这一枚。与皇上奖赏、表彰有关的清代民俗钱也见到几个品种,比如:“屯田道奖”、“敕命之宝”、“风裁俊整”等等,这些钱很可能是受到皇上或上级官员的嘉奖后请人定制留作纪念或以为光宗耀祖的,但是不能混同于宫钱。

三、奉先殿天下太平坠袱钱

奉先殿天下太平宫钱俗称“太平钱”,黄铜铸造,正面为年号,背面天下太平四字,目前发现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共七朝的铸钱。“太平钱”最早的著录见于光绪二年(1876年)鲍康所著《大钱图录》,收录了“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同治通宝背天下太平”及“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三种,并考证“奉先殿所用各袱四角皆坠此钱,遇列圣生祔时,则更易新建元铸者”。民国时出版的《故宫清钱谱》又收录了“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及“宣统通宝背天下太平”两枚钱,指出:“上列二品俗称太平钱为奉先殿用钱。鲍康《大钱图录》云:奉先殿所用各袱四角皆坠此钱,遇列圣升祔时则更易新建元铸者。是钱原藏奉先殿与鲍氏记载相符。”进一步证明了鲍康的观点,即太平钱是在故宫奉先殿被用作压包袱的。每到先皇驾崩,新帝即位则改铸新的年号同时用新钱换下旧钱。

\

奉先殿位于故宫内廷的东侧,是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里面供奉先皇、先皇后的神位。奉先殿始建于明初,清顺治十四年重建。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顺治十四年,世祖章皇帝崇建奉先殿于宫中之左垣,凡岁时展礼,出入启告,遇诞辰令节及诸庆典,皆有特飨。以内务府掌仪司领其事。是为天子家庙之祭……”按清制,凡遇朔望、万寿圣节、元旦及国家大庆等,大祭于前殿;遇列圣列后圣诞、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岁除等日,于后殿上香行礼;凡上徽号、册立、册封、御经筵、耕耤、谒陵、巡狩、回銮及诸庆典,均祗告于后殿。

可是奉先殿于顺治十四年重修后,并未启用,前朝皇帝的神位供于景山的寿皇殿,直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才亲自将先祖的神位奉安奉先殿并举行盛大的飨祀仪。《国朝宫史续编》又载:“载考乾隆三十七年,奉有圣谕,为我皇躬承庙祀之始。”“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奉谕旨:皇十五子年已长成,业经赏与端罩,致祭奉先殿,已著开列。”既然奉先殿的正式祭祖活动始于乾隆,这也解释了奉先殿天下太平宫钱为什么最早起铸于乾隆的原因。从乾隆开始这个规制被延续下来,直到宣统结束。

\

天下太平宫钱存世数量并不少见,版别也很多,估计很多为后代仿铸。也有很多是地方炉仿制的,从铜质、字体风格到铸造风格都带有明显的地方炉特征,因为“天下太平”四字本身带有平安祥和之意故而广为各地方炉效仿。这套宫钱中最少见的是宣统天下太平,文字风格粗放率意,与前朝光绪天下太平钱的中规中矩迥然不同。原因可能是雕母制作的草率,但是铜质、铸造工艺甚至表面的镜面、旋纹特征都与光绪天下太平如出一辙,说明末代皇帝溥仪仓促即位,宫中已无暇顾及对呈样宫钱的审定,草草交给造办处依样铸造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变化从它制作的宫钱上面也可窥见一斑。

四、慈禧太后祝寿宫钱

清代宫钱还有一类以厚重著称,材质为黄铜,直径在50-60毫米左右,但厚度达到或接近10毫米。这一类型年份最早的是“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到了晚清品种增多,目前知道的包括:“万寿无疆背大雅”、“光绪通宝背满文宝源”、“篆书富寿康宁光背”、“天下太平光背”以及“篆书吉祥如意光背”等。判断宫钱时,材质、内容、制作工艺水平以及钱币的规格、大小、厚度等都是要素。钱币的制作、使用也和其他器物一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这源于从古至今严格的等级制度。

比如古代祭祀的等级,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服饰上的等级,冠冕前后悬垂的玉旒,天子十二旒,公九旒,侯伯七旒,子男五旒。清代宫廷帝后们用的餐具等级同样不含糊。皇帝用金龙盘、金龙碗、金勺金箸;皇后用里外全黄暗云龙盘碗,金勺金箸;贵妃以下无金餐具,各用“位份碗”,贵妃、妃为黄地绿龙盘碗,嫔用蓝地黄龙盘碗,贵人用酱地蓝龙盘碗,常在用五彩云龙盘碗。不同等级用什么规定的非常细,等级低的不能用等级高的,用了叫“越制”。所以判断一枚钱币是不是宫钱主要从它是否符合宫钱的规制入手。

\

我们重点看一下“万寿无疆背大雅”宫钱,这枚钱堪称清代宫钱中的大名誉品,是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制作的祝寿钱。此钱直径毫米,厚度毫米。正面“万寿无疆”四字为慈禧御书,背面为篆书“大雅”二字。钱文由皇帝书写始于北宋,“淳化元宝”是宋太宗赵光义手书,分楷、行、草三种书体。“大观通宝”、“崇宁通宝”是宋徽宗赵佶所书,铁画银钩的瘦金体广为后人称道。清代康、雍、乾三代帝王都善书,清宫内很多大殿的匾额是他们题写的,特别是乾隆皇帝喜欢赋诗题咏,却没有在钱币上留下御笔,颇为遗憾。这个机会反而留给了慈禧,我对比过现在悬挂于颐和园万寿山排云殿的一块匾,正是“万寿无疆”四字,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御玺,结字用笔与“万寿无疆背大雅”宫钱钱文几无二致。背面“大雅”是“大雅斋”的意思,“大雅斋”是慈禧常用的斋号,其书画上面常以“大雅斋”自署,也有落“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存世。

\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这年也正好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尽管如此,庆寿大典的规模也可谓盛况空前,据统计耗白银一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岁收入的六分之一。仅仅紫禁城东华门到颐和园东宫门这段路上所设六十段“点景”就耗银二百四十万两,极尽奢华铺张。颐和园仁寿殿搭巨大彩色天棚一座,用彩绸一万七千五百匹。大戏楼设福禄寿三台大戏,专门制作的戏服带“群仙上寿”“五彩凤垂牡丹”、“祥云金寿”等纹样,仅舞台开支就耗银五十二万两。文武大臣送寿礼也是煞费苦心,据说袁世凯为了讨慈禧高兴,高价买了一对鹦鹉,每天教鹦鹉说“老佛爷万寿无疆”、“老佛爷吉祥如意”。半年之后,果然叫的悦耳动听,不但声音清脆,而且听起来像童音。慈禧见到这份礼物,高兴得不得了。至于为六十大寿特别制作的“万寿无疆背大雅”宫钱,既有可能是进献的寿礼,也很可能是慈禧给王公大臣的赏赐品。

笔者有幸收藏到一枚“万寿无疆背大雅”的母钱,是仅见孤品。铜质金黄细润,铸造精整异常,钱体、穿口、边郭均经过精细打磨,钱文经过修剔,刀痕毕现。这枚母钱为加拿大李氏藏家旧藏,据说李氏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石家庄以一把五字刀加上一枚洪武背十福易得此钱,以现在的市场估价来看,这笔交易价值相差几十倍,可见在八十年代宫钱的价值远远没有得到认可。

五、上梁宫钱

\

此钱为整体雕制并鎏金,面文“道光庚子”,背八卦纹。钱文布局饱满,字体舒展大方,遒劲有力。穿口小而方正,内壁与钱的表面成九十度垂直,工艺和嘉道行用钱之雕母类似,刀法纯熟,刀痕化尽,乃高手之作。看钱的背面穿口的位置有粘接的痕迹。道光宫钱见有道光通宝背天下太平、背八卦以及光背几个品种,而道光庚子为仅见,又是雕母,不知道是否铸过子钱?道光庚子年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之年,不知此时修葺宫殿,雕制上梁钱,可有抵御外侮,巩固江山之意?

古代建造房屋时,在上大梁之前,要举行上梁仪式,以祈求房屋永固,富贵长久,子孙满堂。还要将几枚钱币放在盒子里置于梁上用以镇邪趋吉,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民间往往采用“太平”、“五帝钱”等吉利钱文行用钱作上梁钱,宫中则多用金、银钱。明《张太岳文集》提到:“皇城北苑有广寒殿……万历四年忽自倾圯,其梁上有金钱百二十文,盖镇物也,上以四文赐余,其文曰至元通宝。”这些“至元通宝”金钱,当为元世祖至元年间营建广寒殿时的上梁钱。《大钱图录》载有一品“光绪通宝”背八卦图案大钱,并谓:“每遇修葺,各宫殿上梁时安置宝合(盒),合(盒)中皆贮此钱。”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自明永乐建成后五百余年,历经建设、修缮、改造等等重大工程,甚至三大殿都经过几次的重建。《明史•本纪》记载:“永乐十八年(1420年)三殿成,十九年四月三殿火灾”,经过二十年直到正统六年(1441年)三殿建成。后来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又经两次火灾,两次重建。到了清代,在顺治二年(1645年)、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以及乾隆三十年(1765年)进行了四次大修和改造。与三大殿的情况类似,故宫的其他宫殿也要经常进行重建、维修和改造,因此可以想象每次上梁仪式都会放置上梁钱。上梁宫钱多为年号背八卦,所见有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年号背八卦。但是有明确年号和纪年的上梁宫钱,类似道光庚子背八卦则极为罕见,我们推测可能当时是为了故宫某个重要宫殿的上梁仪式而特别制作的。

六、总结

作为清代钱币的顶端门类,宫钱一直笼罩着一丝神秘。由于缺乏足够的文献档案,使得对清代宫钱的研究带来了一些困难,我们尽量从手中的实物出发,探寻它们出现的目的、用途以及表达的含义,尽量还原它们的时代背景和使用环境,让这些宫钱带着我们走进宫廷的生活和皇家的世界。至少我们可以总结出下面的观点和推论。

首先,宫钱在清代宫廷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了,从精神方面的承载比如祭祀、祈福、玩赏、赏赐到功能性的用途诸如坠袱、挂灯等等。其次,宫钱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和复杂,基本上是由宫廷造办处精工细作而成,还可能有皇上的直接参与和督办。因此清代宫钱的艺术水准和工艺水平也和其他宫廷艺术品处在同一高度。第三,宫钱应该有其特殊的材质、工艺和规格要求,也就是有其特殊的规制,这些是宫钱作为皇家身份的体现。第四,由于宫钱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宫钱的市场价值还会继续攀升和高启,其实开篇提到的实例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趋势。

声明:首席收藏(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香港国际钱币联合展销会|HKCS 陆昕)

延伸阅读

拍品推荐

民国12年龙凤壹圆小字

价格:USD 600,000

结标:2023-10-12

光绪重宝宝源当拾雕母

价格:RMB 2,702,500

结标:2023-12-01

湖北省造双龙一两大字

价格:RMB 4,312,500

结标:2023-12-05

2010云冈石窟1公斤金币

价格:RMB 2,185,000

结标:2023-12-19


钱币日历 DATE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