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咸丰八年钱法堂管理文书 由二部侍郎兼理
http://www.shouxi.com 2023-11-29 09:38 首席收藏网
这是两张咸丰八年管理钱法堂事务文书,是关于宝源局咸丰当十铜钱、铁钱库存情况,第一张朱字“管理钱法堂事务”落款是“宋 存”。
根据学者整理的清朝历任工部右侍郎名单可见,咸丰八年五月~十二月期间由宋晋担任工部右侍郎:
侍郎,在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官品在清代是从二品。"清朝户、工二部皆置钱法堂,掌鼓铸钱币的政令,分由本部满、汉右侍郎兼管。各有铸钱局。属户部者为宝泉局,所铸钱供全国经费之用。工部钱法堂所属为宝源局,所铸钱主要用于工部所管各项工程经费。"
从上描述可知,负责钱法堂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户部、工部的右侍郎兼理,而且宝泉局和宝源局所铸造的钱币,其使用目的也是不同的。
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相当于现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及央行的结合体;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相当于现在建设部、水利部等结合体。
清代国家支出款项主要以银两为单位,大额的费用通常不以制钱来计算。只有在发放八旗兵饷时才会使用制钱。因此,宝泉局铸造的制钱大部分用于发放兵饷。
而宝源局自雍正元年以后每年也要拿出2万串制钱用于搭放兵饷,乾隆十九年更改为3万串。宝源局铸造的钱币数量本来就不多,更多是用于支付工匠的工资。到了光绪年间,宝源局所铸造的钱币也都交由户部统一发放,用于各项工程的经费支出。
在铸造钱币的过程中,清政府采用“分卯鼓铸”,将“卯”来作为控制铸造数量和成本的工具。据统计,在顺治年间,京城的宝泉局和宝源局每年铸造30卯,康熙和雍正年间分别增加到40卯和50卯,乾隆年间更是达到了每年76卯的最高峰。然而,在乾隆末年调整铜和锌的比例后,铸造量骤减至每年30卯。
据记载,到了光绪时期,每年仅铸造75000串大钱,远远不及之前的数量:“(宝源局)每岁铸钱十二卯,共得钱七万五千串有奇。出卯则尽数报解户部,搭放兵饷。”——《光绪朝会典》卷62《管理钱法侍郎》。当然这与光绪时期大量银圆进入中国市场有莫大的关系。
那么,咸丰初年由于收集铜的困难,在咸丰四年(1854)二月起,政府开始铸造铁钱。铁钱在试铸之后便开始铸造一文和当十两种,而铅钱则是在咸丰四年六月开始铸造。这些铁钱和铅钱的生存期只比高额大钱略微长一点点。
由于历史记录的不完整以及史料的散佚,现在已经难以确定全国自咸丰三年以来历年所铸大钱的总数量。
据铁钱局历次呈报,自咸丰四年(1854)三月起至咸丰五年(1855)十月底,该局共铸造正额及额外当十文大铁钱并铁制钱,共合京钱572万余吊;又自咸丰五年十二月百炉开齐时起,至咸丰九年(1859)五月,共铸正额钱930余万吊。两者合计为1500万吊,如折合制钱,则仅铁钱局历年所铸当合制钱751万余串。全国铸造的大铁钱数量当更不在少数。
彭泽益等经济学家统计,从1853年到1861年,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铸造的铜大钱约1100多万串,折合银两554万余两;铁钱局从1854年到1859年铸钱共合京钱数1500多万吊,折合银两375万余两,总计合银929万余两。
这些数字只是京局铸大钱的部分数量,若算上其他各省实际数量可能还更多。
但是咸丰七年(1857)市民已经开始拒用铁大钱,许多商铺及米店关闭,政府的强制行使也没有起到作用。最终,咸丰九年铁钱局及户工铁钱炉座被裁撤,铁钱也停止铸造。
以往文献中对京师行铸铁钱的情况记载较少。《户部铁钱局钱法章程》是难得一见的重要文献。书籍收录了管理铁钱局事务的奏折,以及和硕惠亲王绵愉、和硕恭亲王奕欣等人的奏折。书末还收录有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大臣贾桢等人的奏折。《章程》详细规定了朝廷铸钱的地点、铁钱的形式、钱币的额度、监督与存放事宜、运输人员的事宜、采购官铁、钱局的经费、考核事宜等相关内容,是一部有关清代铸币的重要档案资料。
声明:本文转载自“古泉文库”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
- 观红楼梦看清代物价 15枚乾隆通宝买1只螃蟹 (2017-12-06)
- 陆昕:宫苑深深 帝王的掌中玩物之清代宫钱 (2019-03-22)
- 清前钱局设置与鼓铸 经济货币化程度相当可观 (2023-05-17)
- 赏析御赐双龙宝星 中国最早勋章改版贴合国际 (2023-06-01)
- 解读监饷银锭及相关制度 标志性铭文曾被误读 (2023-06-30)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