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联系客服

客服QQ:18520648
微信账号:shouxicom
电话:0086-10-62669610

| 手机首席

关注首席官方微信号
掌握最新最全钱币动态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首席收藏网 > 钱币资讯 > 观点视点 > 正文

西汉小五铢起源众说纷纭 专家:或为陪葬而铸

http://www.shouxi.com 2016-12-19 07:36 首席收藏网

\

编者按:五铢钱在中国古钱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仅终结了由于半两钱所带来的币制和经济混乱,同时还为后世铸币提供了基本模型。然而在700多年的五铢铸造史中,由于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等影响,其版别繁杂多变,其中一种被称为“小五铢钱”的版别引发钱币界内众多专家对其起源的的讨论,至今未能得到一致肯定。在众多观点中,美国钱币专家史博禄认为“小五铢钱”是西汉时期用于陪葬的钱币,以下为其对“小五铢钱”的考究原文:

国内外钱币收藏家对五铢钱早已是耳熟能详。钱文仅“五铢”二字,乃钱币重量,故名。因多个朝代都发行过此币,前后时间长达700多年,因而五铢钱版别繁杂,大多数直径约25mm,略大略小者皆有,有外廓者众,有内廓者略少。不过,有一种很特别的版别,铸造精良,正面皆有外廓,背面有完整内廓,直径只有10-12mm,重约0.6-0.7克,笔者将其称之为“小五铢钱”。

不过数个世纪以来,中国收藏家根据钱币铸造的年份给出了不同的名称。有人称之为“沉郎钱”,因认为此钱是公元300年左右江南士族沉充发行的;有人称之为“鹅眼钱”或“鸡目钱”,因钱体轻小如鹅眼、鸡眼而得名,于公元500年左右陈朝发行,并在陈朝和隋朝的史书中有记载。有些人认为是公元1世纪篡权者王莽发行的此币,然而其他人却认为此币铸造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时期。小五铢钱在以下钱币学著作中都有记载:Fredrik Schjoth(中国现存最早的钱币学著作)一书中就认为小五铢钱是沉郎所制。不过文中并没有指出沉郎制作了哪种钱币,既没有铭文也没有尺寸,所以,说沉郎制作了小五铢钱缺乏说服力。

Frederick Schjoth在其1929年的《远东货币》目录(1965年美国重印,书名为《中国货币》)一书中称小五铢钱是江南士族沉郎所制,不过Frederick Schjoth将其姓氏错拼为Ch'en。Schjoth错拼了沉郎的姓氏也是有情可原,因“沉”是多音字,可以读作“ch'en”(同“沉”),当作姓氏时又读作Shen。“郎”是种称谓,不是他的名字。沉郎本名沉充,据说他于东晋时期公元317﹣324年间铸造了一些小五铢钱。其实,沉郎与小五铢钱的渊源由来已久。早在公元1140年左右,中国的洪遵撰写的《泉志》(中国现存最早的钱币学著作)一书中就认为小五铢钱是沉郎所制。不过文中并没有指出沉郎制作了哪种钱币,既没有铭文也没有尺寸,所以,说沉郎制作了小五铢钱缺乏说服力。

丁福保在其最著名的两部钱币学著作《历代古钱图说》(1940年初版,1990年在美国重印,书名定为《Fisher's Ding》)和《古钱大辞典》(1938年初版,英文书名《TingFu-pao Encyclopedia》)中指出,根据史书记载,认为小五铢钱铸造于陈朝(公元560-566年)。《陈书》和《隋书》中将小五铢钱称之为“鹅眼钱”或“鸡目钱”,形体轻小如鹅眼,虽有点夸张,但此钱确实小,不过没有任何描述。丁福保还指出,在20世纪30年代,有人称此钱为王莽所制。

中国近代钱币专家蔡养吾(英文名Orlando Y. Tsai,笔名衡门)认为小五铢钱铸造于王莽当权时期(公元6-24年),原因可能是因为小五铢钱与王莽时期的“小泉直一”有些相似。

《中国古钱谱》(1989年在中国出版)认为小五铢钱铸造于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6年)。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1994 年卡普兰译成英文版《AMonetary History of China》)也认为铸造于西汉时期,具体是公元前86—前48年昭帝和宣帝时期。彭信威认为小五铢钱只有正常五铢(一文)的1/5 重,即一铢,可以购买价值少于五铢的商品。当时一斛谷卖5文,如果想买少一点谷,就没办法支付。汉朝时,一斛是十斗,一斗等于十升。所以,一枚正常的五铢钱可以买2斗或20 升谷,约等于7品脱。如果购买谷物的数量更少,就需要使用小五铢钱才行。

朱活认为小五铢钱也是铸造于西汉时期,并指出钱币学家称之为“赤仄钱”(意为“红廓”),铸造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前87年)(参见朱活1992年《古钱新探》第45页和1991年《古钱新典》第153页)。《汉书》第24篇《食货志》和《史记》卷30《平准书》都明确提到了“赤仄五铢”于公元前115年发行,之后两年废止,除了提及此钱在都城的官方造币厂铸造,一枚赤仄钱相当于五枚正常的五铢钱外,没有其他描述。数个世纪以来,逐渐出现了好几种理论解释“赤仄”的含义。赤仄,红色边也,但解释还不够清楚,甚至有人质疑这两个字的读法。

不过,有些泉谱中的五铢钱配图声称就是汉朝史书中提及的赤仄钱,《汉书·食货志》中,汉学家孙念礼(Nancy Swann)对“赤仄”的解读是“红色边”,并解释此钱的边是红色(其他部分明显是其他颜色)。她进而指出此钱于发行两年后因出现赝品而废止。

Vissering于1877年撰写的《中国货币论》(“OnChinese Currency”,基于1321年出版的马端临《文献通考》翻译)和汉学家古柏1892年出版的《大英博物馆中国钱币目录》均指出,赤仄为圆形边缘为红色,且是赤铜(纯铜,无合金)所铸。任大卫David Jen 在其2000 年出版的《中国古钱》(“Chinese Cash”)和David Hartill 在其2005年的著作《中国古钱》(“Cast Chinese Coins”)中都认为“赤仄”意为“红色或闪亮的边缘”,并解释此钱用红铜所制,锉其边,显现红色。

以上所有理论均建立在作者对“赤”和“仄”两字的阐释。“赤”多意为“红”,不过也有其他含义:裸露、南方、诛灭等。古文中“赤”字意为“红色”,“空,无”或“忠诚”。而“仄”字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含义一致,意为“倾斜”。但这样说不通啊,于是很久以前中国的学者就指出“仄”假借“侧”字,“侧”意为“边,旁”或“向旁边倾斜”。由假借“侧”字含义引申出“边缘”“廓”的含义。

然而,彭信威的见解却不然。他指出,之前的中国作者认为此钱边缘用纯铜铸造,这完全是根据文字进行的推理,没有人见过此钱,更无人知晓此钱是如何铸造的。他认为,“赤”应做动词用,意为“锉”,因而“赤仄”意为“锉边”。彭信威认为,赤仄五铢或许是中国最早的流通前锉边的古钱。锉边增加了一道工序,相应地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但质量上乘。不过,不管赤仄五铢是什麽样的钱币,几乎都不可能是小五铢钱,因为1枚赤仄五铢钱等同于5枚正常的五铢钱。赤仄五铢或许是尺寸正常的五铢钱,只不过赤仄五铢是五铢钱实际价值的5倍。重量只有正常五铢钱的1/5而价值却是他们的5倍,没人会铸造这样的钱币的。

最终,现代考古学家揭开了小五铢钱的来源之谜。朱活的《古钱新典》第153页记述:“1949年之后陆续出土的小五铢钱多来自西安市内或近郊。195年西安某处发现了1100多枚,1982年西安另一处发现了300多枚,皆是不带金字旁的五朱钱。”考古杂志《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6期第56页指出,这些小五铢钱出土于陕西西安的西汉时期古墓。

根据挖掘的古墓朝代和地点,确认了小五铢钱应是铸造于汉代,同时也排除了“沉郎钱”和铸造于陈朝的说法。西安地处中国西北,远离南方的陈朝(南北方以黄河为分界)。华光谱在其最新版的《中国古钱大集》全四册中指出,小五铢钱又称“鹅眼钱”(陈朝),不过现在更可信的是西汉时期的陪葬钱。因发现的小五铢钱都没有磨损(因而没有流通),而且多是从古墓中挖掘的(且没有与其他钱币成堆放在一起)。

因而,经过长达数个世纪的推测,我们终于可以对小五铢钱下个定论。小五铢钱既不是4世纪的“沉郎钱”,也不是6世纪的陈朝“鹅眼钱”,而是西汉时期(很可能是公元前1世纪)铸造用于陪葬的钱币,主要或可能只有汉代都城附近有这样的小五铢钱。

声明:本文转自《东亚泉志》第四期,作者史博禄。

延伸阅读

拍品推荐

清代咸丰宝福二十样钱

价格:USD 10,800

结标:2024-04-17

民国12年龙凤壹圆小字

价格:RMB 644,000

结标:2024-04-21

上海中外通宝关平壹两

价格:RMB 19,320,000

结标:2024-05-16

2010云冈石窟1公斤金币

价格:RMB 1,207,500

结标:2024-05-25


钱币日历 DATE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