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与钱有关的胡同:印钞票之地白纸坊
http://www.shouxi.com 2020-07-15 10:33 北京晚报

北京的胡同起源于元代,如今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人们习惯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它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众多胡同中,有几条与“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光绪年间开始印刷大清银行钞票之地白纸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阅读
揭秘北京与钱有关的胡同:发薪之地钱粮胡同
揭秘北京与钱有关的胡同:倒钞之地宝钞胡同
揭秘北京与钱有关的胡同:京城最早的金融街


白纸坊位于广安门南街和右安门内大街之间,北起枣林街,南至南菜园,东起牛街,西至广安门南滨河路。因历史上造纸作坊大多集中于此而得名。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朝廷颁布诏书,把户部改成度支部,并决定开设大清银行,发行钞票、国债,代理国库。次年光绪皇帝又下诏批准兴建“度支部印刷局”,专门印刷大清银行的钞票以及邮票、契纸等官方证券,其厂址选在北京外城西南隅白纸坊的一座旧火药局内。
该厂坐南朝北,主要建筑为主工房大楼、机务科工房、活版科工房、办公楼等。主工房大楼是建筑质量最高的一座,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整体高大简洁。宣统元年(1909年)印刷局从美国聘请了海趣等五位美国技师,不久设计完成了大清银行兑换券钢凹原版的刻制。
宣统三年(191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张钢板凹印的“大清银行兑换劵”正式开印,二月初一为印刷局印钞之始,定为“印钞纪念日”,这是中国现代雕刻凹版工艺印钞第一张(套)钞票,也成为第一套由国家官办银行发行的钞票,由此开创了中国印钞技术史上的新时代。

“辛亥革命”以后,度支部印刷局改称“财政部印刷局”,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控制了该局,并强令为其大量印刷伪钞。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国民党南京政府中央印制厂总管理处接收,改为“中央印制厂北平分厂”。1949年2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组成的军事接管组接管。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印刷局建筑作为印币厂使用,曾称“国营五四一厂”、“北京印钞厂”。
声明:转载自北京晚报《老北京那些与“钱”有关的胡同》,作者户力平。
延伸阅读
- 猫王眼中的北京币展 美国同行惊讶展商年轻 (2016-05-27)
- 北京奥运金币的瓦当元素:大巧若拙 动静相宜 (2016-08-06)
- 细数与钱相关的北京街道:曾是中国金融命脉 (2016-10-09)
- 探京城最窄胡同:仅宽0.4m 却藏清银钱交易厅 (2018-03-07)
- 戴学文:新发现北京地区腰锭 天有楼之谜破解 (2018-09-29)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