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宁波金融汇票 读中国近代金融史少见制度
http://www.shouxi.com 2019-02-10 09:47 首席收藏网
2003年3月,笔者在宁波范宅古玩市场收集到一张宁波当地的光绪癸未年金融汇票及其他借票、除票等若干张。这批票据均是在镇海被发现整理出来的,同时发现的还有清代的田契、税单等,《宁波晚报》2002年11月8日“清代税票现身范宅” 曾作报道。
光绪癸未年金融汇票用黄色毛边纸书写而成。该票是汇票的正本,此外还应有存根和对根两联,形成整套汇票。正本汇票尺寸为高230、宽108mm,票面上从右到左直书:“天字第叁拾九号,祈即汇付英洋玖拾元正,此上隆顺庄照兑,癸未叁月廿五日。” 左下方盖一枚红色方形“茂兴图书” 章。
全票共盖八枚红色图章,其中编号处、金额处、具名处均为方形“茂兴图书” 章,左右两边下方骑缝处同为一枚竖直形的“对同联票” 长章,票头文字起笔处为“茂兴字号” 的花章,左边上中部骑缝处又盖有一枚圆形和一枚八边形图章,文字因只有一半,看不清,大概也是“茂兴号” 的图章。该票的年份是癸未年叁月廿五日,按清末癸未年应为1883年。该票银钱单位使用的是英洋。英洋即墨西哥银元,亦即鹰洋,是当时宁波银钱业使用的主要银元。
清道光元年(1821),墨西哥独立,佛洋停铸,改铸鹰洋(又称英洋,与本洋统称墨洋),逐步替代本洋,在流通中居于主导地位。清同治三年(1864)前宁波钱庄业庄规曾称: “英洋虽已行用,所畅者宁、绍、上海而已,故佛洋仍旧通用,然价目不同,应听来人,或英或佛,收付交易,公平作价,母得抬价,以冀招徕。”该票因为没有指明持票人、收款人,而且票上写的“祈即汇付”,就是说要见票即付,所以是无抬头人的即期汇票。而且该票应为已使用过的金融汇票,在票面金额处已用圆圈圈钩掉,表明已兑付圈掉了。该票的出票人是“茂兴” 商号。
根据同时发现的借票、除票等票据研究,茂兴号是镇海经营木植、烟根等木业的商号。兑钱的钱庄是隆顺钱庄,隆顺庄应该是镇海以外的一家钱庄,也许可能是宁波本地的钱庄。汇票应是异地使用,如是本地使用,就成为支票或庄票等。
自唐宋以来,宁波就对外贸易通商,在宋朝就设有市舶司,是当时全国的重要港口和对外通商地,外国银元流入较早。据《鄞县通志》称:“当内地及沪上通用银两之际,而甬上已于百年前流通银元。” 又根据《宁波金融志》记载: “宁波钱庄业在清咸丰前一直以钱为记帐单位,咸丰时改为银元为单位,对银两进出概以上海规元为准”。
明朝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东侵,葡萄牙人在南洋一带建立商站,从事海盗式的贸易活动,宁波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以丝绸、茶叶、瓷器为大宗,价值量大,远非进口商品所能抵补,外商多以银元支付,并由菲律宾等地的华侨带入西班牙和法国银元,俗称“佛洋”,又叫“洋钱” 和“番饼”。
宁波是我国钱庄发源地之一,清末民初的上海九大钱庄中宁波人办的就有五家。宁波镇海李家、叶家、秦家、方家,慈溪董家等人在上海开办的钱庄,占据当时钱庄业半壁江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光绪《鄞县志》记载:“鄞之商贾,聚于甬江,嘉道以来,云集辐辏……转运既灵,市场愈广,滨江列屋皆钱肆矣。” 宁波钱庄业在清咸丰年间首创了钱庄与客户间的“过帐” 制度,即为目前银行的结算清算制度,这在当时的钱庄业中为首创。
“比上海钱庄业成立“汇划总汇” 时间早40多年,与西方著名城市成立票据交换所的时间比较,除英国伦敦外,其余纽约、巴黎、大阪、柏林等城市正式成立票据交换所的时间,都在宁波实行过帐制度之后。宁波过帐制度从十九世纪初开始实行后,一直延续到1941年,宁波沦陷时才告停止。从开始到停办,先后整整一百年之久,可见这一制度确是我国近代金融史上值得一提的一种制度”。宁波的钱庄早期,包括清末民初的钱庄票均十分少见,癸未年汇票的发现对于研究宁波金融、钱庄,票据及结算制度等历史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声明:本文原作者钱币司令,“中国钱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 抗战时期宁波钱:法币制度后的首套县级货币 (2020-06-27)
- 清朝京城金融大观:票号日臻发展却暗藏危机 (2018-07-11)
- 解读英金融奠基者格雷钦与劣币驱逐良币定律 (2019-04-06)
- 银行的夺宝奇兵 揭秘金融缪斯殿藏品打捞记 (2020-04-12)
- 揭秘北京与钱有关的胡同:京城最早的金融街 (2020-06-23)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