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联系客服

客服QQ:18520648
微信账号:shouxicom
电话:0086-10-62669610

| 手机首席

关注首席官方微信号
掌握最新最全钱币动态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首席收藏网 > 钱币资讯 > 观点视点 > 正文

中国货币简史(中):纸钞问世却为何难成主流?

http://www.shouxi.com 2016-10-28 06:59 首席收藏网

作为业界最有口碑的钱币门户,首席收藏论坛一直注重纯粹钱币收藏家交流、分享、学术交流,近日,首席会员deep14便在首席收藏论坛发布了其原创的的《中国货币简史》,通过严谨系统的结构、丰富翔实的内容,让钱币收藏爱好者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中国货币史,以下为《中国货币简史》(中):

【中国货币简史(上):从取之自然迈向青铜之路】
  【中国货币简史(中):纸钞问世却为何难成主流?】
  【中国货币简史(下):法币改革终结白银本位制】

纸币时代

进入纸币时代前,我们先澄清三个问题:

1)有的史料认为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是中国纸币的萌芽,这一点我不认同。因为“币”字,本意是指一种丝织品;货币或钱币是它的引申意。“白鹿皮币”的“币”字,用的是本意,它实际是汉武帝借以搜刮地方诸侯和豪强财富的一种工具,与货币无关。2)也有史料认为唐代“飞钱”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异地结算的“汇票”,类似于“取款凭证”,私下并不能流通,不应视为货币。3)五代时,长沙马殷在城内行用大铁钱,民间为交易方便而出现“指垛交易”的“契券”,可以算纸币的萌芽。

1. 北宋“交子”

中国最早的流通纸币,是北宋时期,出现于成都的“交子”。那么它出现的始末是怎么回事呢?

至道末年,王小波、李顺起义被平定,成都地区被调整为纯铁钱货币区,禁用铜钱。由于原有铁钱铸量有限,又经战乱熔毁掩埋而减少,新的钱监还没来得及恢复,因此出现了货币真空,民间自发印制纸质代用券来充当流通手段。

局势稳定后,主政西川事务的张咏,没有取缔“交子”,改为由十六家富户获得发行权,相应承担官方的一些差遣费用,“交子”变为官督民办。出于对张咏保留和改进“交子”的肯定,一些资料中将张咏称为“交子之父”。

再后来,由于部分“交子”发行户经营不善,引发信用危机,使得官员们形成两派观点,一派认为该完全取缔,一派认为该收归官办。最后,“收归官办”这一派取得胜利,天圣元年十一月,宋仁宗降旨,成立“益州交子务”来管理印制收兑“交子”事务。世界上第一种由官方发行的纸币诞生。

益州“交子”,是一种兑换券性质的纸币,百分之百准备金,可无条件兑换相应面额的铁钱,只收取3.5%的手续费。“无条件兑换”支撑了“交子”的信用,纸币便于携带的优势凸现出来,于是在茶马等贸易领域,“交子”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为了便于管理和杜绝伪造,“益州交子务”制定了每两年换发一界的制度,发行总量为125万贯。当庆历年间,因为战争需要,“交子”超发60万贯时,益州的官员们决定从公务开支中,每月节省1万贯,通过六七年,将超发的60万贯全部收兑。

熙宁初,王安石变法,益州“交子”又一次超发,仍然有官员要坚持每界不能超过125万贯祖额,最后折中办法是两界并行共250万贯,单界仍不超祖额。

宋哲宗时期,开辟青唐疆域,费用不足,“交子”超发突破祖额限制。随后到宋徽宗崇宁年间,蔡京将纸币推广至全国,“交子”发行额失控。大观年间,张商英主政,改“益州交子务”为“四川钱引务”,整顿后的“交子”改名“钱引”,发行量恢复为熙宁时两界并行的250万贯。

总体来说,由于主政官员们对发行总额的注意,益州“交子”的信用在北宋大部分时间里都得到了保障,四川地区的物价基本没有受到纸币的冲击和影响,反而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北宋益州“交子”的发行获得了成功。

2.南宋“钱引”

“靖康之难”,高宗南渡,金人攻入陕西。从陕西撤至大散关一线的“西军”,需要四川的后勤物资供应,组成抗击金军的前线,四川的财政压力骤然增加。

这时,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金融奇才——赵开出现了。他改革了四川的财政制度,利用调整盐酒专卖、收取房地交易契税等方式,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然后改造“钱引”,不再靠“兑换”支撑来信用,而是在官方收税和盐酒专卖时,将“钱引”的支付能力和铁钱同等对待,使得“钱引”变成一种“信用货币”,扩大了使用范围和使用领域,为超发“钱引”弥补财政开支创造了条件。四川地区的货币由此完成“纸币化”,铁钱逐渐成为日常零用交易的辅币。

由于赵开构建了充足的“货币蓄水池”,所以当“钱引”的发行量由建炎元年的250万贯扩张至绍兴末年的4600万贯时(18倍左右),物价涨幅只有两至三倍。

南宋中期,“钱引”发行量在4600万贯稳定了比较长的时间,直到绍熙年间变为三界并行,开禧北伐又增印500万贯,达到嘉定初的8000万贯。货币发行量达到临界点。

此时,四川的官员开始筹划“纠偏”政策,经过数年努力,出售地方政府手上的黄金、白银、盐井、酒坊、(中央政府调拨的)度牒、官告等,收兑了2500万贯纸币,使得“钱引”信用和四川物价得到维护。

南宋末年,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四川残破,“钱引”的发行由此失控,随着南宋灭亡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3.南宋“会子”与金代货币

北宋亡国后,南宋与金对峙。由于铜矿枯竭,铜钱供应成为一个大问题。唐至北宋所铸大小铜钱,大约3亿贯,大部分被金人获得,南宋继承的比例很小。

因此南宋在东南铜钱区,借鉴四川“钱引”相对成熟的制度,设立“行在会子务”,发行“会子”纸币。但是,与四川“钱引”拥有充足的“支付功能”不同,相对保守的中央政府,要求东南地区的财税收入“钱会中半”,就是“铜钱”和“会子”各占一半。

总体来说,南宋政府对于纸币的态度是比较谨慎,也存在“纠偏”制度。虽然“会子”一直在超发,以弥补财政赤字,但当物价波动较大时,中央政府也出售金银等资产,回收超发纸币,调节物价。

南宋末年,战争压力大增,“端平救楮”失败后,“会子”发行量失控,最后被贾似道推行的“关子”取代。南宋投降后,蒙古军队占领临安,以“中统钞”1:50收兑南宋纸币。

与南宋对峙的金国,于海陵王统治时即开始发行纸币“交钞”,行用于黄河以南地区。金国,虽然拥有巨量的铜钱,新增无望,存量又因为官府、贵族、豪强的囤积而减少,也遇到了严重的“钱荒”。政府的货币政策在铜钱、纸币、白银之间摇摆不定,尝试铸钱无法解决问题,尝试铸造白银货币“承安宝货”又失败,最后还是只能发行纸币。相对于南宋,金国对纸币的管理是完全失败的,于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金圆券”事件,靠不停地发新版纸币来缓解贬值,透支信用,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4.元代纸币

\
至元通行宝钞贰贯

蒙古人占领金与南宋,接收的货币文化都是“纸币”。当忽必烈统一南北后,废除铜钱流通,以纸币为全国唯一法定货币,中国货币史进入“纯纸币时代”。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记载下整个帝国的货币是薄薄的一张纸片,正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反映。在大量元代戏曲剧本,笔记小说中,关于日常生活中纸币使用的记载也非常丰富。

总体来说,元代纸币的发行与管理,比两宋正常时期略逊,比金代优秀。元朝皇室通过发行纸币,弥补了皇家开支的不足,也使发行量逐年递增。经过数十年的膨胀,物价上涨约20-30倍,相对可控。由于纸钞在逐年贬值,铜钱被废除,民间百姓开始寻找一种能抵抗通膨的货币,白银的重要性增加,私下交易频繁。

5.明朝危机

\
大明宝钞壹贯

元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为了争夺民心和物资,元顺帝与各地起义军都恢复铸造铜钱。受到铜矿枯竭的影响,铸量都不多。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发行“大明宝钞”,管理制度不够完备,发行流通都不顺畅。于是,洪武二十八年,严令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与铜钱,以保障纸钞的通行。即“废铜钱、禁金银、保纸钞”。

不过,朱元璋也知道行用纸币不靠谱,于是他建立起一套“计划经济”的财政制度。如军费方面通过军队屯田解决,全国财政收支中,直接以实物(如石、匹、两)作为统计口径,减少“货币”的使用空间。

随着人口恢复,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瓦解不可避免,货币需求开始恢复,可是“大明宝钞”无计划无节制地发行,毫无信用,陷于崩溃,使得民间半公开以铜钱与白银作为流通手段。

但铜钱不足,白银有限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它们都无法完全承担“全国性货币”这一重任。“纸币崩溃,铜钱不足,白银有限”,使得大明王朝遇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中国货币的历史也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声明:首席收藏(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首席收藏网|论坛会员 deep14)

延伸阅读

拍品推荐

清代咸丰宝福二十样钱

价格:USD 10,800

结标:2024-04-17

民国12年龙凤壹圆小字

价格:RMB 644,000

结标:2024-04-21

上海中外通宝关平壹两

价格:RMB 19,320,000

结标:2024-05-16

2010云冈石窟1公斤金币

价格:RMB 1,207,500

结标:2024-05-25


钱币日历 DATE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