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元代昏钞处理制:尚存字贯不退换 违者入刑
http://www.shouxi.com 2016-07-13 09:16 首席收藏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钱引,南宋的关子、会子,金代的交钞、贞祜宝券等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到了元代,元朝政府汲取宋、金王朝发行使用纸币200多年的经验教训,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纯纸币流通制度,实现了纸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用,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金银和铜钱的流通.从而确立了纸币的唯一法币地位。而当时元代设立的昏钞处理制度,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甚至与当今废钞管理制度颇为相似。
元代的纸币流通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元世祖的中统钞时期、至元钞时期和元顺帝的至正钞时期。为了保证纸钞的顺畅流通行用,元朝政府制定了一套较为详细完备的纸币管理制度,包括纸钞的印制、发行、回笼、残旧钞票的兑换处置等制度。如设立有“钞券提举司”负责纸钞的印制、发行和调拨;设立“昏钞库”负责昏钞(钞之破旧者)的倒换;设立“烧钞库”负责烧毁倒换回的昏钞。
昏钞的出现是推行纸币流通制度的必然产物。元朝这一问题更为突出。蒙古贵族建立的元王朝是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商业极度繁荣,国内外贸易都很发达,出现了一批商业中心和贸易港口。元代的泉州港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商贸的繁盛对商品交易的媒介——流通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元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纸币最为盛行的时期,市场流通的货币除少量白银和铜钱外,几乎全部是纸币。
不论商业交易、完粮纳税,还是婚丧嫁娶、赏赐俸禄都用纸钞支付。纸币在元政府所辖区域内广泛流通,正如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所记载:“大汗令这种纸币普遍流通于他所有的各王国、各省、各地,以及他权力所及的地方。无论何人,虽然自己以为怎样权要.都不能冒死拒绝使用。
事实上,他们都乐于用它,因为一个人不论到达大汗领域内的什么地方,他都发现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纸钞的广泛流通、频繁使用自然更容易破损成为昏钞。
元代的纸钞主要采用桑皮纸印制。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代印钞纸——桑皮纸的制作工艺,是先将桑树皮剥下,取出桑树粗皮与木质间的一层极薄的内皮,将之浸泡水中后倒入臼中,捣烂成浆,铺开加压阴干后即成纸。这种桑皮纸纤维细腻,印制效果不错,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其柔韧性自然无法与现代印钞纸相提并论。
流通中的经常磨擦及反复折叠,很容易破损污毁成为昏钞。另外,因元代货币流通领域纸钞需求量非常庞大,特别是元朝后期钞法大坏,滥发纸钞,桑皮纸来源不足,只好采用榆树皮制作的纸张印制钞票。这种榆树皮纸的柔韧性、耐磨性就更差了,使用不久即会脱浆变软,极易损毁。因此元代流通使用的纸币中,混杂有较多破损难用的昏钞。
昏钞在流通中,往往不被人们接受。为解决昏钞涩滞货币流通的问题,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设置昏钞库,又称回易库,专门负责昏钞的倒换工作,后改为平准行用库负责此事。元初规定“钞之敝坏者,可赴库易新钞”,凡钞之昏烂者许就库倒换新钞.但要收取每贯三分的工墨费用。
至元二十四年尚书省奉旨整顿“行钞法”,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例》,添加有关倒换昏钞的“条画”内容,规定人民调换昏钞和支付交易,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方便:“民间将昏钞赴平准库倒换至元宝钞,以一折五,其工墨不正依旧例每贯三分”。并严令各道宣慰司、按察司、总管府等“常切体究禁治,毋致势要之家并库官人等自行结揽,多除工墨,沮坏钞法,违者痛断”。“随路平准库官收差办课人等,如遇收支交易,务要听从民便,不致迟滞”,并规定提调官吏不能“将昏钞倒换料钞,违者治罪”。
纸钞在流通过程中损毁程度及损毁部位各有差别,致使在昏钞倒换过程中,官府百姓之间经常就能否倒换问题发生争执。更有一些不法射利之徒,将小额昏钞接补剜挑,伪造成高面额纸钞谋利,如将壹贯钞挑改成贰贯钞,胆大者甚至将贰贯、壹贯等字移于伍佰文、叁佰文、贰佰文等小面额钞票上,当作贰贯、壹贯大钞赴平准库倒换,倾刻间获利十数倍。
为避免昏钞倒换时发生争执,防止利用昏钞进行接补剜挑,中书省又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三月制订出更为详细的昏钞倒换制度。依据昏钞的破损程度定为二十五种类别,并详细说明昏钞样例,一一议定倒换与否并阐明理由。
其总的原则是,凡微有破损,但钞面贯佰字样分明者仍将通行,不得回倒,“违者罪之”将遭受大刑处理,民间也不得因“边栏贯佰完备”和“边栏字样极昏”之别而私相准折。昏钞是否可以倒换,只凭纸钞上表明面额的贯佰数字,如贰贯、伍佰文等纸钞上的“贰”、“伍”字存留与否而定。凡破损者尚存字贯,软烂漫磨者字贯笔画尚可辨认,碎烂者拼接后字贯仍可辨识,火烧烟熏水浸油污之钞字贯可辨且背面行用库印章未退者均可按例倒换:凡缺损字贯的昏钞,以有接补剜挑之嫌论,一概不予倒换。
倒换下来的昏钞如何处理呢?元政府还设立“烧钞库”,专门负责处理烧毁倒换回的昏钞。据《元史·百官志一》记载,至元六年于大都(今北京)“置昏钞库,置监烧钞官”。至元二十八年,昏钞日渐增多,专门由大都烧钞库一处负责烧钞费时费事困难不小,于是撤销大都烧钞库,命令各地行中书省负责监督烧毁本省倒换兑回的昏钞。当时各处行中书省都设立了“烧钞库”。
烧钞库每年焚烧昏钞四次,按季进行。因昏钞数量巨大,每次焚烧需耗时月余,有时因其它原因可能费时更久。据典籍记载:“略举春季昏钞,依例三十四日,其监烧官因循迁延首尾两个月余,以致随路差来库官不能还职,因而耽误倒换,涩滞钞法”。
元代设立“昏钞库”、“烧钞库”,积极稳妥地处理昏钞事宜,满足了百姓倒换昏钞的需要,维护了纸钞的信誉和权威性,促进了元代纸钞的流通使用。应该说元初对昏钞处理的管理还是较为严格有序的,但是到了后期昏钞管理中的徇私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其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倒换昏钞多取工墨费,以自己昏钞诡名私下倒易,将库钞移易借贷营运图息,私下倒卖制造纸钞的原材料等。在烧钞环节也存在舞弊现象,如“至元二十九年五月,中书省照得:大同路丰州行用库官库子侵使倒下昏钞,买嘱监烧人员,虚行作数”,将要烧毁的昏钞换走以虚数应付检查。
为防止上述营私舞弊现象发生,元政府制定了一整套监督约束制度。据《元史·刑法志》等典籍记载:“诸钞库官.辄以自己昏钞,诡名倒换者,挞三十七,记过。诸平准行用库倒换昏钞,多取工墨,库官知而不曾分赃者,减一等,并解职别叙。主谋而又受赃者,以枉法论,除名不叙。…‘诸白纸坊典守官,私受桑皮折价者,计赃以枉法论,除名不叙,仍追脏,收买本色还官。”“委各路总管并各处管民长官,上下半月计点平准钞库应有见在金、银、宝钞;若有移易借贷,私己买卖,营运利息,取向明白,申部呈省定罪。”“烧毁昏钞情弊多端,今拟除监察御史依旧外,改委断事官各部官轮番一同监视,日逐烧毁,一月交换。自侍郎以下部官前去烧钞库,与断事官、监察御史眼同监视,仔细检数,别无假伪接补挑剜,随即烧毁。”
虽然制度措施相当严格,但效果并不显著,昏钞倒换烧毁环节的舞弊现象仍然难以抑制。尽管如此,元代的昏钞处置制度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较为详尽完备的破旧残钞处理制度,对于今日的货币发行部门、纸币收藏研究者来说,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节选自《元代的昏钞处置制度》,作者:叶伟奇,首席收藏整理
延伸阅读
- 永生说钱:供养钱为何是元代特有的文化景观 (2020-08-06)
- 揭秘元钞发现过程 曾深埋废弃古城5个世纪 (2020-10-09)
- 永生说钱:货币上的咒语 用铜钱将至天下大乱 (2021-01-11)
- 解密古纸钞防伪:川纸专供印钞 加盖官印保真 (2015-06-26)
- 中国历代货币命运解读 延续流通或就地废除 (2015-10-19)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