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联系客服

客服QQ:18520648
微信账号:shouxicom
电话:0086-10-62669610

| 手机首席

关注首席官方微信号
掌握最新最全钱币动态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首席收藏网 > 钱币资讯 > 观点视点 > 正文

战国锐角布品读 分大小形两类具体年份待考

http://www.shouxi.com 2023-03-01 09:42 首席收藏网

在三晋布币中,有一类平首布形制比较特殊。其基本特征是平肩、方足,首的顶端两侧各有一锐角突出,形制较为奇特,因名“锐角布”,有大、小两种。

春秋战国时期钱币的铸造年代和地望,一直广受学者们关注,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锐角布的国别和年代也存在争议。早在民国时期,钱币收藏家郑家相先生就认为,“为春秋末期晋地首改空首为平首之制作。迨入战国,近洮水之平阳,因之而首铸方足小布,于是方足小布遂盛行于各地。故此锐角方足布,可谓空首布与方足小布间之过渡制作也”。当代考古学家汪庆正先生认为,“为战国韩国的早期铸币可以肯定”。当代钱币学者王毓铨先生将锐角布划分“中期布”,认为“在时代上介于空首布与战国晚期布钱的中间”,

一、大型锐角布

大型者通高约7厘米,重19克左右。基本特征是布形大、平裆(也称梯形裆),除“亳百涅”布外(竖线因有字未到裆),其余布面正中由首至裆有一竖线,文字多铸于竖线两侧;布背中间从首至裆亦有一竖线,其两侧各有一从肩至足的斜线;面背皆有廓,铸造工整。

目前,已发现的大型锐角布钱面文字主要有“百涅”、“亳百涅”、“舟百涅”、“卢氏百涅”等几种。其中,“百涅”二字,也有释为“涅金”或“金涅”二字。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卢氏百涅”

\

“卢氏”,地名。《水经注·洛水注》中说:“《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九年,晋韩龙取卢氏城。”在今河南卢氏县,地处魏、韩、秦三国交壤,春秋属周、晋,战国先后属晋、魏、韩、秦。

“舟”字,地名。《方烟雨古化杂咏》释读为“涿”、“洮”。裘锡圭先生先解释为“俞”,而后主张为“舟”,与“州”音同相通。《战国策:·赵策》“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故“州”地在今河南沁阳县东南。战国时这一地区为韩国所有。

“亳”字,地名。古亳地有三:一为南亳,在河南商丘县东南;二为西亳,在河南偃师县西;三为北亳,在河南商丘县北四十里大蒙城。商丘一带,春秋属宋,战国后期属魏。西亳当属周或韩。

大型锐角布铭文中,释读争议最大的就是“百涅”(“涅金”、“金涅”)二字,目前主流古文字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唐友波先生将“金涅”解释为“釿臬”,即“标准布”之一。

汪庆正先生据《广雅·释诂》释“湼”为“匕”,认为“百涅”应解释为“金匕”。

何琳仪先生认为锐角布“百涅”有两种释读:一是“百通”,他根据《集韵》上声四十静“涅,通流也,”将“涅”字隶定为“通”,“百涅”即无所不通、流通四方。进而认为与齐大刀背文“大行”二字一样,都是古代流通货币中的“吉语”之意。故现在有学者认为其应是民俗钱性质。二是“涅”通“盈”,他根据据王念孙训注《管子·宙合》:“拙信涅濡”,“涅当作逞,……逞与盈同……”认为“呈”与“盈”为通假字,将“百涅”释读“百盈”,“似与后世‘百世大盈库’有关”。

吴良宝先生依据战国时期三晋铸币铭文,或纪地,或纪值,或二者兼而有之,认为“百涅”二字应为纪值,具体待考。

所以,仅从地名上考虑,大型锐角布可以定为韩,但也可定为魏。黄锡全先生经过仔细考证,认为在郑韩故城出有“百涅”陶范。因此,他暂且倾向于大型锐角布为战国中期前韩国的铸币。

锐角布的出土地点主要有今天的郑州、洛阳、陕县、辉县、淇县、新郑等地,这些地方在战国时期均属于韩国范围,这也是锐角布为韩国铸币的重要佐证。战国时期的韩国是一度比较弱小的国家,西临秦,东接魏,北面赵,强敌环伺,早期的韩国统治者也希望变法图强,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灭郑国,并将国都迁于郑(今河南新郑),韩国版图得到扩充,变法的条件也进一步成熟,韩昭侯八年(公元前355年),用原郑国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人申不害为相,实施变法。申不害为战国中期法家的著名代表人物,据《史记》记载,申不害相韩,“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韩昭侯死后,后继国君均昏聩无能,胸无大志,遂使韩国不断受到各国蚕食,终至于亡。故锐角布铸造年代可能是韩昭侯在位期间(公元前362年~前333年)。

二、小型锐角布

小型者通高约4厘米,重9克左右。小型锐角布钱面文字主要有“公”、“垂”两种,其基本特征是两侧较直,裆部呈三角形,即“∧”形,铸造较大型锐角布粗造,或有边廓。“公”字布,面之两侧从首至足各有一斜线,斜线中间有一“公”字;其背面与大型布相同。“垂”字布,面无线纹,“垂”字铸于布身中间;其背面两侧各有一从首至足的斜线,中间无竖线。

\
“垂”字锐角布

小型锐角布,一般多出在河南北部,即当时魏国的范围内。如在河南淇县一战国墓中一次出土一批“公”字布,仅完整者就有60枚。尤其是在鹤壁,一处战国货币窖藏有4870枚,其中“公”字锐角布竟有3537枚,“垂”字布1枚,其余多为魏国货币,如“垣”字圜钱多达1180枚,还有安邑一、梁正币百当布、梁布等。在河南林县发现有“垂”字布39枚。如从货币出土的地理位置与共存关系方面考虑,这种小型布应是魏国的货币。

“垂”字,地名,旧释认为地点在今山东曹县附近,《左传·鲁隐公八年》,“宋公、卫公遇于垂。”何琳仪先生根据“垂”的字形结构,引《路史·后记》卷下夏桀“始迁于垂”,结合《通典》、《战国策》、《汉书·地理志》等史料,考证“垂”地在今天山西晋城南四十五里古“天井关”。战国时属于魏国领地。

汤余惠先生认为“垂”字从山、从每,应释读为“繁”,即“繁阳”之省,为魏国铸币。

黄锡全先生认为“垂”字,应释读为“牧”字,地域在今天河南汲县东北、淇县西南,战国原属于卫国,后归于魏国。

“公”字,地名。黄锡全解释为“沇”,即浚(今豫北浚县)。春秋时,浚地有牵城、雍榆、顿丘,分属晋、卫。战国时,属魏国。

\

何琳仪先生将“公”字,改读为“容”字,将面部的两道斜线理解为笔画,并借助首部上缘为笔画。《春秋·定公四年》“许迁于容城”,认为“容”地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楚方城以北附近。

吴良宝先生认为“公”字释为“容”,可备一说,但地址在今何地尚不能肯定。

因此,结合小型锐角布根据其币上地名、出土地点及埋葬年代与共存关系,应是战国后期魏国铸行的货币。

从锐角布的形制和重量上仔细观察和分析,多数学者倾向于其应当是战国早中期的货币。因为锐角布和桥足布币文均有“卢氏”字样,这似乎说明锐角布是晚于桥足布的一种货币。桥足布是梁惠文王迁都大梁以前魏国的铸币,属于战国中期。1951-1978年,河南登封铸铁遗址出土一陶量,外壁刻有一大型锐角布图案的线图。遗址的年代为战国早期。所以,锐角布也应该可能是在这时候铸行,但要比方足布偏早一些。

\
陶量外壁上的锐角布线图

综上所述,锐角布的币文和出土地点考证,我们认为大型锐角布应为韩国铸币,小型锐角布应为魏国铸币;大型锐角布的铸造时间要早于小型锐角布。

声明:本文转载自“钱法堂”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纪洁

延伸阅读

拍品推荐

清代咸丰宝福二十样钱

价格:USD 10,800

结标:2024-04-17

民国12年龙凤壹圆小字

价格:RMB 644,000

结标:2024-04-21

上海中外通宝关平壹两

价格:RMB 19,320,000

结标:2024-05-16

2010云冈石窟1公斤金币

价格:RMB 1,207,500

结标:2024-05-25


钱币日历 DATE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