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敦厂与中国机制币:将整个世界联系到一起
http://www.shouxi.com 2020-06-05 10:10 首席收藏网
首席收藏讯 伯明翰造币厂原名喜敦造币厂,是罗夫-喜敦于1794年在英国伯明翰郡所创办的,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私人造币厂之一,主要生产铸造硬币和坯饼,经历过200多年的辉煌后,于2003年5月22日宣布倒闭。在中国机制币历史上,喜敦造币厂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即日起,PCGS微信公众号将发布《喜敦造币厂与中国近代机制币的诞生》系列文章,对喜敦造币厂的历史及相关中国机制币进行详细解读。以下为系列稿件一:世界的喜敦造币厂。
对我国广大机制币爱好者而言,英国喜敦造币厂(Heaton's Mint of Ralph Heaton & Son)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横贯19世纪至20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许多国家的机制币上都可以见到喜敦厂的厂标(Mint Mark)。
澳大利亚代币上的H&S厂标
早期喜敦造币厂负责设计和制作的澳大利亚代币(Australasian Tokens)出现了H&S的厂标。如上图这枚铸于19世纪中期的代币,反面女神盾牌图案下方的H&S,即为Heaton and Sons的缩写。值得一提的是,有H&S厂标的机制币在整个喜敦造币厂的铸币史中较为罕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多数情况下,喜敦厂常用单字母“H”作为自己的厂标。
保加利亚铜币上的HEATON厂标
除了H&S厂标以外,保加利亚(Bulgaria)的斯托廷基(stotinki)铜币上还可以见到一种“HEATON”的喜敦厂标。1878年俄土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从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中独立,差不多与此同时,保加利亚开始筹划发行本国的金属货币。1881年,喜敦造币厂为保加利亚分别设计和铸造了2,5和10斯托廷基硬币。这枚10斯托廷基背面花环下方的“HEATON”字样不仅是喜敦厂的标识,也是保加利亚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
海峡银币上的H厂标
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作为前英属殖民地,与同属英国前殖民地的沙捞越(Sarawak),北婆罗洲(British North Borneo)一样都曾铸造硬币流通,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铸造订单也由英国造币厂完成。这枚1907的海峡一元银币有着强烈的殖民地色彩。中文,英文,马来文同时在一枚币上出现突出了殖民地文化的多元性,也说明了华人在当地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钱币正面的爱德华七世头像(Edward VII)下方的“H”即为喜敦造币厂的厂标。
没有标记喜敦厂标的广东七钱三分银币
除这些带有喜敦厂厂标的铸币之外,还有一些没有厂标,但确实出自喜敦造币厂之手的钱币。如我国机制银币中大珍名誉品的广东七三反版系列银币,该系列银币制作精美,虽出自喜敦厂,但并未标记喜敦厂标。据孙浩老师在《百年银圆》书中考证,广东七三反版系列的币模由英国著名雕刻师艾伦·韦恩(Allan Wyon)设计雕刻,待模具完工之后由喜敦厂转交广东钱局,此事被刊登在1885年5月19日的伦敦《Graphic》杂志上。
以上几枚币的简单介绍并不能描绘出这一时期喜敦造币厂影响力的全貌,但从大体上却可以勾勒出一个基本的时代轮廓,那就是借着工业革命的东风,紧随英国殖民化浪潮的喜敦造币厂通过自身领先的铸币技术把原本往来并不足够密切的世界联系到了一起。
声明:本文作者为PCGS评级师,PCGS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 喜敦厂与中国机制币:1850年开启机制币之路 (2020-06-09)
- 喜敦厂与中国机制币:张之洞创办的广东钱局 (2020-09-03)
- 大树庙钱庄:识别仿品机制币制造中常见问题 (2013-12-18)
- 苏维埃也铸造袁大头? 市场赝品繁多谨防受骗 (2015-01-27)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