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揭开上海壹两的误解 本意应为漕平壹两
http://www.shouxi.com 2019-04-18 07:07 首席收藏网
首席收藏讯 作为业界最有口碑的钱币门户,首席收藏论坛一直注重纯粹钱币收藏家交流、分享、学术交流。近日,首席专家会员孙浩(迷中迷)在首席收藏论坛发布了一篇十多年前旧作《【史海钩沉】 漫谈“上海壹兩”》,以详细的图文描述介绍了机制银币中的名誉品种上海壹两,以下为帖子原文(略有调整):
中国老银币名品众多,“上海壹两”是我个人较有兴趣深入了解的品种之一,所有情有所钟“过我手即我有”是也。这款银币早年因有“上海”两字而被认为是上海工部局委托该厂制作准备在租界使用,此说纯属误解。多年前查得资料后整理发表北京《中国钱币》2006年第一期(总92期),近年来在藏界已逐渐澄清但非全面知晓。今春再现一枚,藉此机会温故知新补上其他资料在首席重发一下。
早期中国没有自己的银元,外来通货充斥,其中俗称本洋的墨西哥造西班牙银元最为畅行。墨西哥1821年独立后改以鹰洋取代本洋,惟初期尚未普及。香港在南京条约后割让给英国,开埠以来并没有发行货币,一直沿用中国内陆的各式通货。1859年港督罗便臣上任,为推广香港贸易及取代来源不稳定的鹰洋,积极争取在香港设厂造币。经核准即制定条例,向英国购置机器,1866年5月7日“香港铸钱局”正式开张。
规划之初,原本是想以该厂占地利之便来取代墨西哥银元,但民众守旧习惯使用熟悉的货币、新製维多利亚女王肖像香港银元的质量及产量都不稳定,未能推广。营运后又逢景气低迷,这座耗资四十五万元的造币厂月收入只有一万元。新任港督麦当奴瞭解状况后,就想把港元卖到中国,就近扩展市场以消弭亏损,但内地接受度有限。1866年,麦当奴向总理衙门的恭亲王请求港元同意可比照本洋及鹰洋折纳关税(注),惟实际收受数量太少于事无补,港府认为应专为中国设计一种市场能接受的贸易用银元。
1867年初,香港铸钱局委託英国皇家造币厂雕刻师史特(Sherd)製模,为容易被清政府接受,正面採用象徵中国帝王的龙形图案。在考虑平衡对等原则下,背面是英国皇室及嘉德勳章图案(Royal Arms and Garter) 。同年5月送币样11枚到北京,然而当时清廷对以机器製造银币的任何提案都没有兴趣,未被认可。因此香港政府决定关闭铸钱局,整座厂卖给日本成立了大坂造币局。有关港府与清廷交涉经过的文献,现存英国伦敦国家档案中心。
钱币界最早对“上海壹两”进行考证而有具体成果的是中国机製币大师伍德华(TraceyWoodward)。他关注此币近十五年,期间还托人至英国外交部查阅档案,他最终结论如下:“上海壹两”(Shanghai One Tael)应该是“一上海两”(OneShanghai Tael)﹔“上海”一词是指秤量单位,不是地名,即本意是“漕平一两”。英方认为上海是重要新兴港埠,採用上海平法有助销量,故重量以漕平一两(566格令、合36.67克)为准,并非专用于上海。另可能错以为通行之上海规元含银九八,将成色定为982。
此泉界习称的“上海壹两”共有三种版式,一两分有芒线及无芒线两式,二钱只有一式,无芒线及二钱未获採用。有芒线版式当时曾小量生产,成品随即被销毁。无论何种版式,均极珍贵罕见。
伍德华将结论发表在1937年8月上海出版的英文《中国襍志》(The China Journal)月刊,不知何故,沪上泉界似无所悉。所谓上海工部局委託该厂製作准备在租界使用之说,纯属误解但流传甚久。后来又因其他缘由,有臆造之论。
我是依据多年前获得此篇《上海硬币》专论单行本后发表的,杂志期刊原本则是去年才取得的。
“验明正身”过程颇为热闹,这本1906年出版的《皇家造币厂博物馆目录》是除了伍老考証外,否定“臆造说”的有力证据。在上海壹两下方的是“关平一两”全套,其模具列在另一本内。
当初要是直接刻上“漕平一两”,就没那麽折腾了。
十多年前两版同时上手,但当时过度专注这枚双影内齿的无芒版而忘了合照,至今引以为憾。
伍德华及香港铸钱局设计图。
声明:首席收藏(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首席收藏网|shouxi.com 孙浩)
延伸阅读
- 孙浩:北洋34年与江南甲辰存世量为何这么多? (2017-06-27)
- 孙浩:两枚已经证实为伍德华旧藏的铜元名品 (2018-06-05)
- 孙浩:论国民政府兵荒马乱时期筹备的金币样 (2018-07-10)
- 孙浩:铸宝见闻 清末洋人所见的银锭制作过程 (2019-05-02)
- 孙浩:船洋设计者上海中央造币厂技师赫维特 (2019-07-18)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