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银锭概说:大多效仿宋代 铭文以錾刻为主
http://www.shouxi.com 2019-02-16 08:47 首席收藏网
金代,银、钞、钱三类货币并行,铸钱、行钞效仿宋代,铸造银铤也效仿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除五十两的大锭外,还有著名的“承安宝货”银锭,一两至十两分五等,目前见到一两及一两半银锭实物。承安宝货是官方发行的,可以和铜钱一样用于流通使用的白银货币,但行用时间只有约三年,这可能与当时的政府仍大力推行纸币有一定的关系。
金代铸造并发行的银铤,器形、蜂窝、丝纹以及铭文制作都与南宋铤相仿;铭文也有戳记,但多以錾刻的为主,内容包括年号、制作者、用途、责任人、鉴定者以及重量、成色等,各方信用要素显得比宋代还要齐全。银铤两端呈圆弧状,中间束腰,底部蜂窝孔洞较大,锭面有丝纹,以五十两类型为主。
元代货币主要是银、钞并行,铜钱在有些时期也参与流通。元代银铤在传承前朝宋金银铤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形态有仿造型和变异型两种。仿造型形态几乎完全雷同于南宋铤,但在大铤的背面往往铸有“元宝”或所在行政区划名称等字;
变异型元代铤两侧弧度更曲、中段束腰明显变窄,有的两头稍稍起翅。仿造型铤大都系官府锭,铭文非常齐全,包括地点、官署、官衔、工匠及纪重等内容;变异型铤大都戳印有铸银铺户和“花银”、“真花银”等银色称谓,大多用于民间商贸交易。元代银铤的蜂窝和丝纹大都自然明显,这些高成色银铤的外观特征在当时的银铤铸造中都充分呈现。
虽然元代银锭锭面周沿略有翘起,束腰弧度加大,两端以弧形为主流形态,但总体形状系在宋代银锭基础上的变化。货币的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可能急剧变化,是一个逐渐过渡、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而且新的货币形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替代原来的货币,因此,有些宋代甚至唐代的银锭(板条状、块状等)在元代仍有流通使用。
货币形制的渐近发展,也与铸造工艺有关,将白银这种贵金属直接浇铸成相对简单的几何形状,可以节约成本而延续相对熟练的技术,而用于体现货币变化的部分,则在一些细节上通过铸造工艺的改进以实现。如元代银锭的起翅现象和束腰弧度的变化,是在继承基本铸造工艺保持的情况下,就局部进行的一些工艺更新。
元代政府实行纸币流通政策,虽时常禁银,但白银在民间的流通使用一直未曾间断,而且白银已深深取得官方和民间的认同。如元代发行的纸币,就曾以银钞相权,名义上以银作为纸币发展行的准备金,纸币币值使用白银货币单位“两”。成书于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中有“戊集—宝货辨疑”,就专门论述了对银锭的分辨技巧:
真花细渗分数高,纸被心低四角凹,好弱幽微说不尽,论中不错半分毫:
金漆花银【一百分足】、浓调花银【九十九分九厘】、茶花银【九十九分八厘】、大胡花银【九十九分七厘】、薄花银【九十九分六厘】、薄花细渗【九十九分五厘】、纸灰花银【九十九分四厘】、 细渗银【九十九分三厘】、麄渗银【九十九分一厘】、断渗银【九十八分五厘】、无渗银【九十七分五厘】。
以上银分数名额。凡看诸般器皿。首饰钗钏。今时宅眷多喜时样生活。勤去更改一番腾倒一番低也。但凡楞褁镀金之类。尤宜仔细。”
声明:本文原作者黄维,“中国钱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 Tao:简述清代江西地形银 九江大槽起于清初 (2014-01-16)
- 英现大规模维京海盗宝藏:罕见银锭奇特别针 (2014-10-17)
- 银锭鉴别5技巧:观色验重看气孔 审造型铭文 (2016-04-27)
- 马江战役中国水师惨败 开征海防锭重建海军 (2017-02-08)
- 清末铸宝见闻实录 记述圆锭/砝码锭如何炼成 (2017-04-18)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