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CS学术:香港颁发首枚勋章 纪念抗疫英雄
http://www.shouxi.com 2025-10-07 06:35 首席收藏网
首席收藏讯 北京时间10月7日消息,第13届香港国际钱币联合展销会(HKCS),将于2025年10月10日-12日举行,为助力这场钱币收藏界的盛会,众多资深钱币收藏家与学界专家联袂为HKCS编撰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精彩文章,为全球藏家分享钱币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动态。

以下为李汉民先生撰写的《首枚由香港政府颁发的勋章-香港瘟疫奖章》一文。收藏家李汉民,已经营钱币收藏店逾半世纪,活跃于海内外,且经常于传媒访问、国际钱币展销及博物馆讲座上,向大众讲授知识与见闻,亦是香港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组义务成员。
我喜欢收藏,而且也对其背后的历史很感兴趣,因此我收藏品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钱币和钞票以外,还包括车票、电话卡,以至一些不太起眼的怀旧物品。当中最堪玩味的,要算各种纪念章及军事勋章,尤其是中国在清末民初的奖牌或勋章。这些勋章,种类、级别繁多,但参考数据却非常贫乏,收藏时自然要格外小心。幸好在2000年代资深藏家李共青先生分别发行了两本有关中国勋章的图录《中国徽章》及《清代徽章》,实在是一众中国勋章藏家的重要秘籍。
除中国勋章外,我也收藏外国勋章,尤其是各种颁给外国使节的大勋章,其外观及设计一般非常漂亮,且具有名衔,信息及价格亦相对透明,方便收藏。但要作取舍的话,我更喜欢收藏具历史性的纪念章和勋章,撇除价钱因素,该章的发行背景、发行量、受动人数,才更教人着迷,让收藏者自行寻宝,充当一下侦探,细细追查。
今天介绍的一枚勋章,就是Hong Kong Plague Medal-香港瘟疫奖章,亦即1894年香港经历鼠疫期间,由当时的香港政府特别请英国所铸造的奖章,以表扬在抗疫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
鼠疫大流行
以下先整理一下香港史称「第三次鼠疫大流行」(Third plague pandemic)的时序,1894年2月–鼠疫于广东爆发(中国地区于1856-82年间曾爆发多场鼠疫)并传入香港。
3月27日-九龙出现鼠疫病患、四人确认感染并正接受治疗、民众显得非常不安。
5月5日-鼠疫正式爆发。
5月11日-政府抽调医疗船「海之家」(Hygeia)协助治理鼠疫患者。
5月14日-香港政府开始执行连串洗太平地的卫生工作,原拟定于撤(垃圾)湾(即坚尼地城)兴建瘟疫墓园,但遭居民强烈反对。
5月21日-旧玻璃厂医院开始运作。
5月22,23日-香港政府登报征求愿意进入疫区援助的志愿者,并由时任港督罗便臣向国皇史诺郡轻步兵团第一营(1st Battalion, King's Shropshire Light Infantry)求援,初期步兵团派出八名军官及三百名其他职级人员,后世称其为"Whitewash Brigade”-「清洗旅」,他们身穿白衣并负责清理及消毒疫区中的房屋,并销毁患者/死者使用过的家 具及处理死者的遗体。
8月27日-香港政府宣布疫病受控经历数月的抗疫,接近2500多人死亡(占当年总人口246,000人约10%)。
12月5日-为表扬国皇史诺部轻步兵第一营以及一众相关的义工团队于抗疫中作出巨大贡献,香港政府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并同时宣布颁发「香港瘟疫章」予各单位,按职级及岗位颁授,由Frank Boucher所设计并由Allan Wyon所制作的银质章及金质章,另外亦有各种银质器皿。

而翻查《孖刺西报》(Hong Kong Daily Press)一八九四年十二月六日的报道,香港政府当时共颁发605枚银质章及46枚金质章。同时,参考 Jerome J. Platt, Maurice E. Jones, Arleen Kay Platt于THE WHITEWASH BRIDGE-THE HONG KONG PLAGUE OF 1894上搜集的数据显示,由于当时该章并非由英政府正式发行,因此英国陆军省(War Office)亦没有该奖章的完整颁发清单,而各 种相关纪录亦因年代久远而遗失。以当年存在有效纪录比对后,现存的银质及金质章则分别为219枚及20枚,足见其稀有程度。两种奖章整体使用一样的设计,勋章的正面图案是一名护士正在照顾病者,另一人则阻挡进犯的死神,背景除了有代表「洗太平地」的工具;斧头和扫帚,勋章亦刻上了1894的年份,并罕有地刻有中文「香港」二字。
英年早逝

而提到鼠疫金章,则不得不提整个抗疫中唯一殉职的军官维思上尉Captain G.C. Vesey (Vesey, Captain George Colthurst)的故事。维思上尉隶属于国皇史诺郡轻步兵团第一营,于五月廿三日至六月四日期间,在疫区中工作,原定准备退役的维思上尉意外染疫并于在海上医院海之家(Hygeia)死亡,年仅卅五岁,以下是一部份有关他死亡及表扬他以及轻步兵团的报导:《孖刺西报》(Hong Kong Daily Press) 1894年6月6日刊文《THE PLAGUE》,其中报导了他的死讯并提到:尽管维思上尉在殖民地不及其许多同僚著名,然而其去世之哀,引起整个社群切身之痛、深深悼念。

《孖刺西报》(Hong Kong Daily Press) 再在9月28日刊文THE PLAGUE HEROS, PUBLIC MEETING AT THE CITY HALL报导:1894年9月27日,香港政府举办了公众会议,由时任港督罗便臣爵士(Robinson, H.E. Sir William)主持,探讨如何表扬在瘟疫期间为小区提供服务的各个单位。

其中由是时任署理首席法官(The Acting Chief Justice)艾克洛His Honour Mr. Justice E.J. Ackroyd (Ackroyd, Mr. Edward James)致词一段亦有对其追悼:维思上尉,深受军团敬重,满怀生命热诚、理想期盼,并将退伍还乡,与老相识团聚。只恨天意莫测。其克尽军纪,竭尽股肱,为部下树立榜样。身作卫国战士,一心沙场搏敌,就义殉国; 只叹身罹恶疫,他乡阶路之处,不幸殉死。感其投身服务、舍身成仁,我们将必永恒纪念。不必丰碑立像,盖其神形,已深印众人心中。诸位当与本人,以忠诚服役、惠泽群众者为荣。谨代表整个社群,欣然建议,公开表扬近期在瘟疫中服务大众者,以志钦敬之情,及无比谢意。
抗疫者的嘉赏

《孖刺西报》(Hong Kong Daily Press) 1894年12月6日 刊 X THE GARRISON AND THE PLAGUE,THE GOVERNOR PUBLICLY THANKS THE PLAGUE WORKERS报导1894年5月5日,从1891-1894服务3年的国皇史诺邵轻步兵第一营将撒营前往印度,为表扬他们对香港的付出以及一众相关的义工团队于抗疫中作出巨大贡献,香港政府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时任港督罗便臣爵士(Robinson, H.E. Sir William)致词一段:
各位军官、将士:
本人受邀代表小区,公开感谢您们在瘟疫期间为殖民地提供的宝贵服务。在艰难日子中,各位勇敢、慈善,甚至是高尚的表现,本人深感光荣。香港政府及社会大众,亦理所当然,敬仰感谢。香港居民永远不会忘记英勇的史诺郡兄弟及部属,在危急时刻英勇地伸出援手。因此,香港有意报以回魄,俩不相忘,永志恩德情谊。其中亦有一段有关维思上尉并提及计划于圣约翰座堂安放纪念碑或纪念玻璃,并将瘟疫金章送到其母手上。

为纪念英勇为他人牺牲的维思上尉,计划于圣约翰座堂,竖立一块纪念碑或纪念玻璃,并将一枚金章寄赠其母,以慰其哀。
最后维思上尉安葬于跑马地坟场(香港坟场/红毛坟场),按上述纪录中原有一块铜质纪念碑或纪念窗安放于中环圣约翰座堂(St. John's Cathedral),但已于日军占领期间消失,另有一块纪念碑则安放于英国史诺郡梳士巴利圣乍德堂(Centrall hall of St Chad' s church Shrewsbury, Shropshire)。
清洗旅的传奇
1915年五月,国皇史诺郡轻步兵团第四营来港驻扎于域多利军营与惠灵顿军营。两年后的1917年3月,第四营班师回国。香港政府安排了阅兵告别礼,并由1894瘟疫期间任警务处长的时任港督梅含理爵士Sir F.H. May K.C.M.G., LL.D(May, Mr. Francis Henry)检阅当时的步操并致词,其中再次提及。
你们的先头部队,于1894大瘟疫那年莅临服役,在本人麾下,服务清理城中最脏乱之贫民窟华人居所,勇敢尽责,完成危险使命。队伍虽大,工作虽繁,两月服役,户户称心,仅绿一春投诉,查为无理取闹。非常遗憾,一位军官、数名兵士,染疫致命,长埋快活谷。各位初由一个志愿地方军团,至战事与瘟疫爆发,竟敢为天下先,献身服役他方。容本人代表香港,再三向各位牺牲小我的高尚情操,衷心致谢。

当年疫区,即太平山一带,卫生环境欠佳。除了房屋住户极度挤逼,通风不足,区内更有猪栏、牛栏,积聚排泄物,同时亦有井沽导致水源不足,即使香港政府于疫情出现前两三年已积极处理上述问题,但仍无法阻止鼠疫爆发。最终政府于疫后1894年9月通过《太平山物业收回条例》,并于1895年8月开治清拆太平山街、街市街、差馆上街、四方街、必列者士街及水池巷一带房屋,重新安置所有居民后于1898年将上述一带改建成卜公花园(Blake Garden,以时任港督卜力爵士Sir Henry Arthur Blake命名)。

文末分享一次2014年冬天的奇遇:当时本人到英国,参加英国货币商会BNTA主办的国际钱币展COINEX,遇到了一位币商。言谈之间,得知有卖家委托他出售一枚金质的鼠疫章,而该金章上铸有的名字James A. Lowson,正正就是当时的香港政府医官-国家医院代理院长劳信(Dr.James Alfred Lowson),内含有医生的信件及当时的照片与一切相关的文献,当时由其家人所持有。劳信医生对于当年抗疫付出了极大贡献,基于历史价值他们当时的目标价码实在远超我的想象!回望这段奇遇,曾有机会入手此等深具历史价值的荣誉品,实在深有荣幸,不知现时它是否已相得新的主人?
声明:本文由HKCS官方授权转载,作者:李汉民。
延伸阅读
- 解读熊猫币背后的文化 缘何83年后才有币值? (2017-03-26)
- 谈清代银锭:造型铭文断归属 跨省流通需重铸 (2017-07-29)
- 机制缅元的诞生:敏东王就位开铸经典孔雀币 (2017-08-05)
- 浅谈SPINK贵金属工艺 曾为女王铸钻喜纪念章 (2018-07-31)
- SBP钱币专家:钱币收藏 情之所起与一往而深 (2018-08-02)
拍品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