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CS学术:德华银行及钞票 图文彰显国际性
http://www.shouxi.com 2025-04-05 08:36 首席收藏网
首席收藏讯 北京时间4月5日消息,第12届香港国际钱币联合展销会(HKCS),于2025年4月4日至6日举行,众多资深钱币收藏家和学者为HKCS编撰了一系列精彩学术文章。其中《德华银行及其钞票历史》一文由SBP委托拍卖部总监、资深钱币学家Dennis Hegeveld先生撰写,他通过剖析德华银行历史背景,并结合代表性的拍品信息,向广大藏家分享了相关品种的独到见解及资料信息。以下为原文: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和其他欧洲各国一样企图扩大其在远东的影响力。在中国,开放予欧洲政府进行贸易的上海公共租界中亦见其身影,德华银行于1889年在此地成立。该银行的建立已酝酿十年,在经历数次延期后终于开业。

根据马克西米利安-缪勒-雅布施在其50年银行历史中所述,德华银行成立的初衷是为铁路建设提供资金;实际运营后却更着重于贸易融资。尽管如此,其在中国铁路发展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落败后,德国虽然失去殖民地,但银行运作如常,只是规模被大幅削减。德华银行最终于1980年代未与德意志银行合并。
1889年成立不久后,德华银行在中国设立了数间分行,分别位于天津、汉口、青岛、北京、广州和香港等地。其它地区如横滨、新加坡等地也陆续开设分行。1906年7月,德国政府授权发行钞票,并于1907年6月首次投入流通(首批钞票的日期为1907年3月1日)。有趣的是,这些票有两款面值:以(墨西哥)银元为面值单位的占大多数,以“两”(传统中国货币单位,通常以锭形状流通)面值则少数。
这些钞票由德国捷德公司印剧,所有面值均采用同一正面设计:右侧为德国女神坐像,左侧为帝国鹰和中国龙,背面设计因面值而异。为彰显银行的国际性,钞票以德、汉、英,三语印刷。在交付银行时,钞票设计已全部印刷完成,只需在发行时由两名银行官员签字。
德华银行共有五间分行发行此批钞票,其中以青岛(德语拼写称为Tsingtau)发行量最大,其次为上海、天津、汉口(德语称为Hankow)和北京(德语称为Peking)。五间分行均有发行以元为面值的钞票,而上海、天津、北京和汉口的分行同时还发行了以“两”为面值单位的钞票。

阿诺德-凯勒博士推算该系列有57张纱票,但亦表示部分钞票可能并不存在。第二版钞票于1914年7月1日发行,设计与第一版相同,但不清楚有否真正进入流通。发行钞在大部分版别来说极之罕见,市面上多见库存票。不知为何Pick目录将青岛分行钞票列于总卷中的胶州地名下,而其他分行发行则列于专门卷的中国部分,或会使藏家感到困惑。
Al Kugel集藏中包含大量与这段历史相关的钞票,第一部分已于SBP拍卖公司举行的2024年斯特里赫特春季拍卖中拍出:编号50222的1907年德华银行青岛地名壹圆样票(获评PMG-CU64)以7.2万美元成交;编号50223的1907年德华银行青岛地名拾圆样票(获评PMG-CU63)以7.8万美元成交;编号50224的1907年德华银行北京地名壹佰圆库存票(独评PMG-CU64)以1.8万美元成交;编号50225的1907年德华银行北京地名伍两库存票(获评PMG-AU53)以6600美元成交。Al Kugel藏品将陆续登场,敬请关注。如欲委託藏品与这些珍稀纸币同场竞拍,欢迎联络美国总部 info@StacksBowers.com或香港办事处info@StacksBowers.com。
声明:本文由HKCS官方授权转载,作者:Dennis Hegeveld。
延伸阅读
- 解读熊猫币背后的文化 缘何83年后才有币值? (2017-03-26)
- 谈清代银锭:造型铭文断归属 跨省流通需重铸 (2017-07-29)
- 机制缅元的诞生:敏东王就位开铸经典孔雀币 (2017-08-05)
- 浅谈SPINK贵金属工艺 曾为女王铸钻喜纪念章 (2018-07-31)
- SBP钱币专家:钱币收藏 情之所起与一往而深 (2018-08-02)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