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联系客服

客服QQ:18520648
微信账号:shouxicom
电话:0086-10-62669610

| 手机首席

关注首席官方微信号
掌握最新最全钱币动态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首席收藏网 > 钱币资讯 > 观点视点 > 正文

赏析熙宁年号钱珍品 折二元宝极罕见或属特例

http://www.shouxi.com 2023-02-10 09:37 首席收藏网

熙宁年号钱,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1068年至1077年)所铸。神宗是为英宗长子,初名仲铖,进封淮阳郡王时赐名为顼。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太子。次年正月,英宗死后,在重臣韩琦的力主下仓促即位,建元熙宁。神宗即位时年方二十,正值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有一股锐意改革、图强求治的胆略,其立志做一个大有作为的有道明君。为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和解决长久以来的冗官、冗兵、冗费三大问题,从熙宁二年(1069年)起,神宗任用才高学富、久负天下盛名的王安石为参政知事,并于次年拜相。同时又启用了一大批革新派人士,以“法先王”为号召,提倡变法革新,推行新政,实施富国强兵政策。

变法首先以发展生产、理财整军、确立法度为要务,继而陆续颁布了均输、青苗、市易、农田水利、免役、方田均税等一系列法令,并先后制定了精简军队和安定社会的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条款。对于这场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史称“熙宁变法”或谓之“王安石变法”。在强制推行下,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加大了政府的财税收入,充实了国库,一举解决了积弊已久的财政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青苗法”的颁布,要求农民自己估计麦粟产量,在春季青黄不接时可向官府借贷钱粮,待谷物收割后再予偿还,其目的是仰制兼并,扶助贫困农民。当时新创立的制置三司条例司规定,以诸路常平、广惠仓所存的一千五百万贯、石钱谷为本,由民请贷,然后根据规定借贷多少,每年分二期贷给,每期取息二分至三分,随夏秋两税交纳。

由于“青苗法”规定的借款利率低于民间高利贷,因而遭到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包括朝中不少有名望的大臣。认为以钱物贷给农民,本意是救民,但收贷之间,官吏从中奸巧,法不能禁;且钱入民手,虽良者不免妄用,虽富者不免逾期。老臣韩琦言道:“今令多借之钱,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自放钱取息,与初诏绝相违戾。”(《宋史·食货上四》)此后王安石在推行实施一系列新法过程中,又遇到了更大阻力,甚至波及科举取士制度。更有反对变法的官员趁受灾地区流民外出之际,绘《流民图》上呈神宗,以致两宫太后见图后泣对神宗说:“闻民间甚苦青田、助役钱,盍罢之。”(《宋史·食货上四》)

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王安石罢相,出知江宁府。次年二月又以复相,然时境早已今非昔比,自从其子王雱病死后,心力交瘁的王安石再无精力处理政事,神宗只好允其辞去相位,离开朝廷,但新法仍由神宗主持力行。随着国力的增强,神宗又亲自主持了对交趾和西夏的两次战争,并大获全胜,这是自北宋开国以来对外战争中从没有过的空前大捷。

在变法过程中,由于度支需用广泛,经费支绌不断增大,尤其是“青苗法”和“免役法”的实施,都需要大量货币作后盾,只有增加铸币量才能解决钱荒之患,于是朝廷广设钱监鼓铸,并开始增铸折二钱以应市用。

据《宋史·食货下二·钱币》载:“(熙宁)四年,陕西转运副使皮公弼奏:‘自行当二钱,铜费相当,盗铸衰息,请以旧铜铅尽铸。’诏听之。自是折二钱遂行天下。”同时,永兴军路、秦凤路也置监开铸折二大铁钱,有些钱监因远离铁冶场所,听任改铸一年后罢止。对于资源丰富、便利冶铸的钱监则允许久置,所铸大铁钱可以使用纸币交子进行互换。后来又因交子多而钱不足,竟无实钱兑换,致交子大幅贬值,“于是罢陕西交子法。”(《宋史·食货下三》)

按:北宋铸钱有铜、铁两种,且分不同的区域行使,陕府与河东路为铜铁两用区,四川为铁钱行用区,使用铜钱的有十三路,主要是行用小平钱,而折二、折三等大钱则根据货币流通情况随时立制铸行或罢废。如熙宁七年,“六月癸未,秦凤路转运司请于风翔府斜谷置监,铸折五、折十钱,乞降御书字样。诏惟铸折二钱。八月戊辰,诏凤翔府罢铸郿县夹锡青铜折二钱,以钱成,掷之辄碎也。”(《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十六)

是时,秦凤路转运司奏请朝廷,允准在风翔府郿县所辖斜谷镇(今陕西眉县西南)设置铸钱监,开铸折五、折十大钱,并希望能得到神宗的御赐钱文,而诏令只允许铸行折二钱。不久,此监即因所铸夹锡钱质量太差而遭罢废,存在期仅两月有余。

在熙宁年号行用钱的定制中,有元宝、重宝、通宝三种称谓。主流通货为“熙宁元宝”小平钱,面文分真、篆、行、隶四种书体,或有间杂使用。“熙宁重宝”为折二铜钱,面文亦有真、篆、隶三种书体。“熙宁通宝”为折二铁钱,面文为真书,其铜质者多径大厚重,制作精美,是为铁母或铁式铜钱,抑或为试范钱。

“熙宁元宝”平钱的铸量较大,版式繁多,各种版别近百种,可见其铸钱监之多。谱录中带有背文的钱,惟衡州(今湖南衡阳)熙宁监所铸“正足宝”版背“衡”对钱和“狭穿”背“衡”两种。另外,《古泉大全·丙集》载:“汇考又有‘济’字者。”对于是说,因未见图示与实物,在此毋庸赘言,只是作为参考资料而已。

“熙宁元宝”背“洪”字钱,直径24.5毫米,重3.8克。各谱录无载,其早年出自河南信阳一带,先是由宋钱版别玩家获得,后经陕西泉家卜氏之手归为余藏。如按背文“洪”字看,此应属地名,查考其铸地钱监,殆为时属江南西路的洪州(今江西南昌)所铸,虽说熙宁年间广置钱监鼓铸,然洪州铸钱史无明载,故仅凭个例,确其铸地钱监尚考之无据,只能留待以后更多的出土发现。是钱形制还算得上规范,面深背浅,锈色正背一致,均带有铁锈斑。如单从版别上看,其与《北宋铜钱》中“俯宝”版相同,只是有背文罢了。其“洪”字偏于穿口左侧,按版名术语可谓之“进洪”,字形上“洪”字三点水分笔清楚,共部上横画在两竖间似为断笔不连,足下八字顿笔有损伤。由此推测,熙宁平钱背“衡”字两种版式中均有无文者存在,且数量多于有背文者,那么,可否权且视其为“俯宝”背“洪”版,如要准确定论其所属性质,尚需以后更多的出土验证。

熙宁折二钱名为“元宝”者极其罕见,应属特例,目前只发现数枚,被誉为奇品。其钱文风格近似平钱“背四出”类,版式惟小字一种;亦与川炉折二铁钱文风类似,只是钱径与厚度不符,故排除铁母之说。是钱在《北宋铜钱》谱录中刊有拓片,编号为1063,版名“折二小字广穿”,评定“一级”,凡例注释为“最珍稀”。

\
图2 熙宁元宝折二试铸样(正、背)
直径30.7 毫米,厚1.66 毫米,华夏古泉聊天室拍品

是品“熙宁元宝”折二小字广穿钱(见图2),直径30.7毫米,厚1.66毫米。其形制广穿阔缘,字体狭小,钱文离郭居中。“熙”字左侧臣连外撇,下方四点小如粒点状;“宁”字瘦长,皿中隐起;“元”字无挑,末笔高翘;“宝”字中冠,足短外张。其整体制作尚属精美,唯背郭稍有偏移,虽如此仍被认为是试铸样。是钱原为东北泉家旧藏,早年出于宋金时期钱币窖藏中。2016年10月,华夏古泉聊天室将其作为精选拍品推出,成交价人民币3.024万元。

另外,此版类元宝小字折二钱又见数枚背“川”字者,直径多在33毫米左右,重12克左右。对比之下,总感觉过于径大厚重。外观上其钱文隐起,广穿阔缘,背肥郭。形制倒也颇为规范,惟锈色多不入骨,仅从图片上看疑似臆造。但有泉家看真,认为是川炉所铸,按说四川路为铁钱行用区,铸此纪地钱与制不符,故其性质待考。

熙宁折二铜钱正式行用的名称一般为“重宝”,存量很大,版式亦多,这大概与适逢朝廷经略西北边陲之际,神宗诏令增设钱监铸钱有关。在大量铸行的重宝钱中,钱文基本上均为旋读,而直读者甚少,且谱录无载,实物中虽有大字、小字之分,然稀见度犹如凤毛麟角。

\
\
图3 熙宁重宝折二直读大字隶宝版图、拓(正、背)
直径30.3 毫米,重7.5 克,星洲陈光扬旧藏

是品“熙宁重宝”直读隶宝大字版(见图3),直径30.3毫米,重7.5克。广穿宽缘,“熙宁”二字宽阔劲挺,“重”字微俯,“宝”字隶书。其早年出土于山西晋南一带,余曾上手留有数拓,后是钱流入星洲,目前仍为仅见。

\
\
图4 熙宁重宝折二直读小字楷宝版图、拓(正、背)
直径29.7 毫米,重8.2g

与此对应者,尚有“熙宁重宝”直读楷宝小字版(见图4),直径29.7毫米,重8.2克。其形制为中穿宽缘,铸制精好;钱文真书,字体方正。“熙”字离郭偏上而俯,“宁”字瘦小心部隐起,“重”字宽稳带有隶韵,“宝”字狭小分足较长。相对来说,此楷宝小字版类要稍多一些,只是间有小异而已,但仍不失为重宝折二钱中的佼佼者。

\
图5 熙宁重宝折二直读楷宝阔字版(正、背)
直径30.3 毫米,中国嘉德2017 年秋拍拍品

在重宝类直读版式中,又有一种狭穿背肥郭版,字体介于大小字之间,被泉家称为楷宝阔字版,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锡文藏泉”钱币专场中,推出一枚定名为“直读阔字”的重宝钱(见图5),直径30.3毫米,编号7445号,估价15万至30万元,后因故流标。或许由于其“宁”字、“重”字笔画间略有隐起,背郭稍微偏于右上移,造成完美度不够,以致藏家错失良机。是钱初为创见品,后又有同版类小异者出现,被名之为“大字”,且形制更为规范精美,锈色品相也是更胜一筹,堪称双绝。

\
\
图6 熙宁重宝折二直读楷宝大字版图、拓(正、背)
直径30.8 毫米,厚2.6 毫米,重9.4 克,天眷堂精品古钱微拍拍品

是品“熙宁重宝”直读楷宝大字版(见图6),直径30.8毫米,厚2.6毫米,重9.4克。据言出自东北地区,原为天眷堂所征名誉拍品,一经披露,拥趸者众,被泉家视为至宝,再经专家考究后,则定其为试铸样币。此版以肥郭狭穿、宽缘厚肉,“熙”字左侧带竖撇、“宁”字寄郭、“重”字首笔短促、“宝”字宽长为特征。其存世罕觏,极为珍贵。

据史载,熙宁年间宋廷西向拓地,神宗为实现东西夹击西夏的战略构想,初置熙河路安抚司,治所在熙州(今甘肃临洮)。为助军兴之谋,又诏陕府永兴军、秦凤诸路铸行折二大铁钱,以应军备之需。因而熙宁大铁钱的版式较多,谱录中刊有20余种,而与之对应的同版铁母却寥寥可数;这或许是有些铁钱监因铜材难得、成本过高,大多数铁钱的铸造只好采用易损难存的木母而为之,或以初铸精美铁钱来充当;故“熙宁通宝”铜质大钱存世稀少,甚为珍贵。从所见实物上看,其大多形制规范,铸工精湛,钱体厚重,面文清晰,且多有同版铁钱存在,泉家视其为铁母或铁式铜钱,亦有认为是铸铁钱之前使用的试范钱。

\
\
图7 熙宁通宝铁母图、拓(正、背)
直径33.8 毫米,重14.5 克,西安戎畋松藏品

是品“熙宁通宝”铁母钱(见图7),直径33.8毫米,重14.5克。钱文真书旋读,锈色品相俱佳。其早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地区宋钱窖藏中,原为泉界名家旧藏,流传有序,后归余迭藏。是钱与《两宋铁钱》中“正字俯宝”铁钱同版,当为陕西路铸行折二大铁钱之铁母,较为珍稀。从钱文布局上看,其疏密有致,错落有方,书写者功力不凡,运笔虽一丝不苟,却略带行楷意韵。细观品味之下,倒也贴切宋人书家气韵,而并非一般工匠所能为作。其“熙”字右侧有竖画,巳部小而竖弯顶部出头,底下四点火笔画连笔;“宁”字微仰,宝盖头立点肥大,心部小而丁短;“通”字左进,甬头颈长,起笔有回勾;“宝”字稍俯,为缶宝,下贝八字足。背面郭正周圆,边缘宽阔。其铜质精良,形制规范;面深背浅,穿口、字口具有拔模斜度,符合北宋铁母特征。

\
\
图8 熙宁通宝折二隶书图、拓(正、背)
直径31.8 毫米,重6.5 克,原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藏

是品“熙宁通宝”隶书折二钱(见图8),钱文隶书旋读,直径31.8毫米,重6.5克。其早年出土于山西晋南一带,时为仅见;后经余手入藏原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并为此钱写过介绍文章,2006年第2期《收藏》杂志“钱币园地”栏目曾节选刊发过此文,使得宋钱藏家多有索拓鉴赏与探讨。是钱虽为薄肉,且有铸漏孔洞,唯钱文尚精整。书体为隶楷相间,肥厚凝重,布局密疏有致,风格气息则近似于重宝隶书版类。“熙”字宽阔,左无分离竖撇,下方四点火成顿笔,且间隔分明。“宁”字瘦长,宝盖平直,右侧垂冠短小,丁部竖提有力。“通”字甬头开口无颈,用部扁宽上不封口,走之尾短。“宝”字王尔间距稍远,贝内笔画离框下足外张。从形制上看,其背浅且错范移位,非标准规制,重量又明显偏轻,铁钱中亦无此版,故而绝非铁母类。

此版“熙宁通宝”隶书折二钱原为创见品,曾被泉家视为珍奇,且被误认为是试铸样钱。目前,随着宋钱窖藏的不断出土,与其同版者已复五见,其中有一枚品相绝佳,钱文清晰,背郭周正,称得上美品;而其余几枚均有瑕疵,说明其为行用流通钱无疑,或为边炉和私铸,而绝非试铸样钱之属。此版式折二钱存世甚少,统计下来也不过10枚左右,足以补谱录轶缺,当可列入北宋奇泉逸品之中。是品原为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馆藏,在2010年中国嘉德秋拍“金泉古韵”钱币专场中,编号为7510号,成交价人民币6.944万元。

声明:本文转载自“古泉文库”微信公众号 作者:戎畋松。

延伸阅读

拍品推荐

清代咸丰宝福二十样钱

价格:USD 10,800

结标:2024-04-17

民国12年龙凤壹圆小字

价格:RMB 644,000

结标:2024-04-21

上海中外通宝关平壹两

价格:RMB 19,320,000

结标:2024-05-16

2010云冈石窟1公斤金币

价格:RMB 1,207,500

结标:2024-05-25


钱币日历 DATE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