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昕:穿越时光重回两宋 寻访神秘金银质宫钱
http://www.shouxi.com 2022-12-01 09:09 中国收藏
古代帝王历来以金银作为其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致使以金银为材质的“宫钱”也成为了帝王的不二之选。
近年来,宫钱的收藏研究成为一大热门,但大多集中在清代宫钱。而当我们将目光推移到很多人所感兴趣的宋代,会发现由于时间久远、资料匮乏以及实物存世有限,对两宋宫钱的整理和研究造成了一定困难。
所以今天,小编要给感兴趣于宫钱收藏的诸位推荐一期精彩内容,其节选自2022年11期《中国收藏》钱币专辑中的《两宋金银宫钱一座神秘的“宝矿”》一文。
作为资深民俗钱币藏家,该文作者陆昕依据多年积累,在文章中对两宋金银质宫钱的版别、铸造时间、用途乃至制作机构等方面加以了研究和梳理。
不看不知道,原来两宋宫钱的世界,竟有着这般的奥妙——
由来:具备特殊用途
自战国始,黄金逐步替代珠玉、龟甲成为“上币”,主要用于皇室贵族间的朝聘、赏赐以及大宗交易的支付。当时的黄金货币主要有楚国的版金,又称“印子金”,上有“郢爰”“陈爰”等戳印。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用黄金铸成圆饼状的饼金,以及马蹄状、麟趾状的马蹄金和麟趾金。但这些都不参与流通,且大多带有通灵谶纬的意涵。
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庄窖藏出土了郢爰11块、马蹄金15块、麟趾金10块,总计11公斤。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更出土了饼金、马蹄金、麟趾金共378枚,是迄今为止通过考古发现金币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汉魏时期的金质方孔钱,目前发现有汉代的“金质五铢”以及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铸造的“金质天兴七年”等钱,虽然数量不多,但性质显然属于“宫钱”。唐代的金银货币有金银铤,作为次要的支付和储藏手段,主要用于税赋、捐献、赏赐、军政开支等方面。
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发现的唐代窖藏,是天宝十五年(756年),邠王李守礼后人为避安禄山之乱逃往四川前埋葬的。其中有“开元通宝”金钱30枚、银钱421枚,可见唐代宫钱的铸造量还是很大的。除了纯金银质的宫钱外,还有大量的铜质鎏金钱,比如鎏金的开元通宝、乾元通宝、乾封泉宝、顺天元宝、天策府宝等等,以及鎏金的压胜钱,有些钱表面还錾刻了精美的刻花。这些鎏金钱都有别于普通的流通钱,具有纪念、赏赐等特殊用途,也可以视为“宫钱”。
到了两宋,金银质宫钱无论数量还是品种,都达到了历史高峰。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记载,宣和年间金人攻入汴京时,在宫中发现金钱71贯、银钱142贯。宋代一贯是770文,由此可知,其总量竟然达十几万枚。这还仅仅是北宋灭亡时金人从宫中掠走的数量,实际铸造使用的数量不可想象!
直径1.96厘米 厚0.14厘米 穿0.56厘米 重3.9克
宋代宫钱的用途相当广泛,有用于赏赐王室贵戚、宰臣随从乃至普通百姓的;有用于重大节日庆典纪念、馈赠的;也有用于礼佛供养的。
前人对两宋金银质宫钱的研究涉足不多,古谱中也仅有零星收录。到晚清民国时期,诸多钱币大家开始对此类钱予以重视并悉心搜求。其藏品见于著录的计有罗伯昭、戴葆庭、张叔驯、彭信威、蔡季襄、赵权之、蒋伯壎、王荫嘉、孙鼎等先生;关于金银货币的著作,有侧重于高古金银货币的蔡季襄《周秦汉唐金银货币图考》。而有关唐宋金银质宫钱的文章,仅见有丁福保《撒帐钱考》和罗伯昭《金太平》两篇,发表在《泉币》杂志。
版别:三大类中看断代
目前所见之两宋金银质宫钱,品种和版式非常多。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年号类。例如太平通宝(金银质)、淳化元宝(金银质)、崇宁元宝银质等等。
二是宫殿名加祝寿类。如福宁万寿金质、坤宁万寿银质鎏金、慈宁万寿银质等等。
三是吉语类。如正始千秋银质鎏金、圣寿齐天银质、圣寿同天银质、香花供养光背金质等等。
就上述三类宫钱的铸造时间而言,断代看似相对容易的是年号类。但实际情况是,同一个年号的钱可能铸造年代相差很大。比如“太平通宝”钱,按直径分小平和折二两种,钱文书体则有八分书、瘦金体以及楷体三种。其中,小平八分书版与北宋太平兴国时期的“太平通宝”行用钱类似,定为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所铸;小平瘦金体版的钱文书法得宋徽宗神韵,定为北宋末年所铸;而折二楷体则与南宋宫钱形制相近,定为南宋初年所铸。
直径2.15厘米 厚0.19厘米 穿0.65厘米 重5.1克
至于宫殿名加上祝寿语的类别,按照宋史上对各个宫殿的始建年代及居住在宫殿内的帝后太后的记载,也可以推算出宫钱的年代。比如,福宁殿是皇帝居住的,坤宁殿是皇后居住的,慈元殿是谢太后居住的,慈宁殿是高宗为其母韦太后建造的,而慈明殿则是杨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上述各殿都在南宋都城临安的皇宫内,所以这些宫钱自然为南宋所铸。
再比如,南宋高宗做太上皇时住在德寿宫,到他的儿子孝宗住进去后,将德寿宫改名为重华宫;再往后,孝宗奉两位太后居住在同一宫殿,又改名为寿慈宫。针对三个不同殿名,分别对应铸有“德寿重宝”“重华万寿”以及“寿慈万春”宫钱。只要了解这段掌故,对相应宫钱的断代就非常明确了。
德寿宫始建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系宋高宗做太上皇时所居。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也退居德寿宫,改名重华宫;后奉二太后所居,易称福慈宫、寿慈宫。此重华万寿出号钱应为孝宗迁驾重华宫后特铸的祝寿宫钱。
对吉语类宫钱,则只能通过钱文书体风格、纹饰和铸造风格框定出年代的范围。依照上述断代方法,我们就两宋金银质宫钱的铸造按年代做了一个整体的分布,能看出当中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铸造的品种最多。
《历代古钱图说》张叔驯旧藏
制度:管控相当严格
宋代金银质宫钱的铸造数量虽然庞大,但鉴于皇家使用的专属性以及所用材料的贵重性,制作机构和制作过程一定是被严格监督管理的。宋代宫廷用品的制作主要由少府监负责,少府监下设后苑作、文思院和绫锦院,金银器制作由文思院负责。
通过《宋会要》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文思院对金银材料和器物的管理要求:凡是供宫廷使用的金银器物,每一件都要经过检验,所用的金银材料从库里提取后均要采样封存,每件器物都要将样品打上制作年月、工匠姓名、称重、成色等信息上交三司备案,以作校验之用。由此可以相信,对于金银质宫钱从材料到成品的监督管理,也一定是非常严格的。
另外,北宋时期对黄金的使用规定同样非常严格。宋真宗咸平二年“禁臣庶之家销金、泥金”;神宗八年“许命妇品官大姓良家从旧制服用真珠,杂户不许,禁销金贴金镂金”,规定除皇家以外,大臣、庶民都不允许在衣服上贴金、绣金。这里一方面原因是宋代反奢靡风气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皇家采取措施,加强对黄金材料和制品的管控。
《寿泉集拓》罗伯昭旧藏
使用:生动逸闻还原场景
有关两宋金银质宫钱是如何被使用的,目前没有发现专门的著述。但我们可以从各类史料、文献、笔记、诗词中搜寻到与此有关联的材料,有些还是非常生动的逸闻。
比如赏赐钱。《宋史113卷·游观条》记载:“太平兴国九年四月,登琼花楼,陈百戏,掷金钱,令乐人争之,极欢而罢。”说的是宋太宗登琼花楼看戏,看至兴起遂向众人抛掷金钱,人们竞相争抢,太宗尽兴而归的事儿。记载中描述的应该是金质“太平通宝”钱,面文八分书。
但这种抛掷金钱赏赐的习俗并不是宋太宗的首创,在唐代即有,也见于史册。当然,例如唐玄宗掷的应该是金银的“开元通宝”钱。
再看宋徽宗。南宋张知甫在其所著《可书》上讲了一段发生在宋徽宗身上的趣事,说的是宋徽宗将皇位让给钦宗后,轻车微服出宫,见护城河边有一运粮船,遂招手登船;忽然看见岸边有一个卖蒸饼的,正好肚子饿了,于是取了身上带着的金钱十枚换了蒸饼吃。徽宗常年在宫里,完全不知市井间的价格,身上也没有准备行用钱,只好抓了一把金钱赏了。这段轶闻的画面感极强,令人如临其境,简直是活灵活现!
直径2.32厘米 厚0.16厘米 穿0.51厘米 重3.1克
金银质宫钱还用于结婚时的撒帐钱以及过年时给后妃们的利市赏钱。唐代开始有了撒帐钱,是为嫁女而铸。南宋洪遵《泉志》有考:“景龙中,中宗出降睿宗女荆山公主,特铸此钱,用以撒帐。其银钱散贮绢中,金钱每十文系一彩条。”说明从初唐中宗时开始,皇家嫁女即用金银质撒帐钱,这个风俗到宋代也承袭了下来。
关于宫里过年的利市钱,宋末元初人周密在其杂记《武林旧事》中记载了相关场景。从中我们看到皇宫大内的陈设——“玉杯珠翠、犀象博具、销金饰玉”,真是极尽奢华!皇上给后妃们也准备了珠翠百事,金银器皿,还在每个利市袋里装了一百二十文赏钱。这里的赏钱可不是指行用钱,而是金银质的宫钱。
启示:品种内涵皆属高峰
1988年春,五台山修塔时在地宫发现了一批淳化佛像金钱,钱径2.4厘米、穿径0.5厘米、厚0.12厘米,重12克左右,成色在90%以上。
其面文“淳化元宝”行书乃宋太宗御书,背佛像两尊,像下均有莲花宝座,背穿上砸印一二三四及无号者共五种。整体工艺采用先铸造后加刀錾刻,佛像开脸及袈裟细节均以錾刻表现,刀法犀利纯熟,佛像身躯自然流畅,眉目五官栩栩如生。
这批淳化佛像金钱即宋代皇家供奉五台山寺庙的供养钱。据传,当时共出土1300余枚,后大部分流入香港,追索回约900枚,仍有数百枚流入民间。
1988年山西五台山佛塔地宫出土
无独有偶,近年藏界又发现有另一版式淳化佛像金钱,折十大小,重近40克。正面“淳化元宝”四字楷中带隶,背三尊佛像,除穿左右外,穿上亦置一尊。穿下一香炉状物。但此版与五台山发现的双佛版比较,文字及佛像的力度均不及后者。
直径4.14厘米 厚0.18厘米 重39.3克
至于南宋时期的供养金钱,目前发现有三个品种,分别是香花供养光背、佛法僧宝光背以及阿弥陀佛背慈悲方寸。这三个品种直径均在1.7厘米左右,广穿四决,钱文书法笔锋明显,且均发现于杭州附近。
直径1.67厘米 重1.79克 钟旭洲供图
另外,笔者也珍藏有一枚太平通宝背阴刻藏文银质宫钱。其直径2.3厘米、厚0.11厘米、穿径0.69厘米,重2.3克。正面“太平通宝”四字为瘦金体,背面阴刻四字藏文,读为嗡、班扎、咕噜、贝玛。藏文的写法在文字结构上略有调整以适应整体布局,含义分别是:嗡,语首发音词不译;班扎意为金刚;咕噜意为上师;贝玛为莲花,合起来为金刚上师莲花之意。
这枚钱发现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据考,在宋代“藏文”为蒙古与吐蕃地区的通用文字,说明宋王朝与各民族交流互鉴密切,此钱或为赏赐后经佛教信众供养传世也未可知。
就两宋宫钱的整体而言,除金银质宫钱外,还应包括“大观通宝”特大型年号钱(也称出号钱),以及诸如“重华万寿”“德寿重宝”“天基万寿”“龟鹤齐寿”之类的大型铜质祝寿钱。还有一些形制特殊、工艺精湛、内涵寓意丰富的吉语或神怪类压胜钱也应归属于宫钱范畴,有待业界进一步考证揭示。
此钱直径超过9厘米,边道直立,钱体规正,能让人遥想宋徽宗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总之,仅就历代金银质宫钱的体系而言,笔者认为,作为承上启下的两宋宫钱无论品种、数量以及内涵皆属高峰。如果从时代的横向来比较,它对辽金元宫钱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声明:本文由“中国收藏”授权转载,作者:陆昕。
首席推荐有关海昏侯墓出土扩展阅读:
【海昏侯墓主身份揭开 贮藏高纯酎金免削爵位】
【西汉海昏侯墓现大量金器 或揭汉武赏金谜团】
【海昏侯墓金饼数量成首 秦汉时期黄金相传承】
【海昏侯墓文物3月2日亮相首博 少见金器参展】
延伸阅读
- 一字之差体现细节地位 中国古钱怎样算美品? (2014-03-14)
- 收藏古钱历史知识不可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4-10-23)
- 大明宝钞吸引英学生目光 剑桥:极具历史地位 (2015-09-02)
- 韩出土大量新莽货泉 对亚洲历史研究意义大 (2016-01-19)
- 闲谈邮币一家亲:T票重现16枚先秦古钱经典 (2016-05-09)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