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种合背币鉴赏 机制骡币或操作有意为之
http://www.shouxi.com 2022-10-12 08:17 首席收藏网
在从新加坡商人钱币看错版币系列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阴阳币和鬼影币,今天接着来聊聊合背币。

“合背”的概念,原本是来自于中国古钱的收藏领域。古钱收藏家很早就注意到存在一些特殊的钱币实物,两面都是通常的钱币正面,又或者两面都是通常的钱币背面。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钱币学者翁树培在他的著作《古泉汇考》中,将其解释为浇铸时误将两个正面钱范配对或者两个背面钱范配对:
其有偶误以两面相合者,其背亦相合矣,今所见五铢货泉有一钱两面皆作面文及两面皆作背文者,是此故也。

从中国钱币博物馆所藏的西汉五铢阴文铜范来看,两排都是带有“五铢”字样的正面,相信应该有同样形状的无文背面钱范与之配套。如翁树培所说,假如将两件正面钱范错配使用,自然会形成合背的现象。

不过从实物中的合背钱还有镏金的现象来看,似乎古钱中的合背钱并非都属于无意形成的错版币,有意而为之者应该也不在少数。


随着钱币铸造工艺的不同,未必会存在错配钱范的可能性。如上示意图,阳文的铜母范用于翻制阴文陶范,最终的钱币则是由多个陶范叠铸而成。以上海博物馆藏品的铜母范为例,用其翻制的陶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错配成两面都是正面的情形。何况铜母范上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凹凸定位点,哪怕方向放反了也是无法严丝合缝的。

以“合背”一词作为专门术语指称这种现象的历史至少可以前推到清代咸丰年间成书的李佐贤的《古泉汇》,在书中无论两面同为正面又或者两面同为背面都以“合背”称之。后人也有将术语进一步细化的,用“合面”专指两面同为背面(以其形似两枚钱币之“面”贴合),与之相对的则是用“合背”特指两面同为正面的类型(以其形似两枚钱币之“背”贴合)。

近现代机制钱币中,钱币压制时使用的模具如果有错配,同样也会产生类似的结果。古钱的“合背”之说经常会被借用作为此类错版币的称呼。

在世界钱币领域的收藏家之间,一般习惯于将这类原本并非配套的模具组合形成的错配钱币称为骡币(Mule)。顾名思义,因为骡是马与驴这两种不同物种间的杂交产物。严格来说,和“骡币”更为广泛的含义相比,两面文字图样相同的合背钱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压印近现代机制币所用的印花机上,通常是下模固定,上模自上而下压印,上下模具在设备上的固定方式未必相同。所用的模具形状如有区别,则并不容易由于误操作而产生错配。加上近现代机制币的品控比起古钱来更为严格,合背钱币往往并不是出自操作失误,而是有意为之。

例如海南德泉缘成交的一枚戏作币,正面为张作霖陆海军大元帅,背面为袁世凯七分脸像签字版,马定祥旧藏,为此,PCGS也曾发文详解过中国近现代机制币戏作币的情况。最终此枚币以1000万落槌,含佣1150万成交。


出自于W. J. Noble旧藏的这枚斗鸡合背币重量近3克,是普通斗鸡钱币2克左右重量的1.5倍,所用的显然并非普通币坯。加上币面的凹痕,感觉更有可能偏向于试样(Trial)的定性。



Negri Trumon合背币的所用的模具是Trumon 2 Keping钱币的正面,对应的背面有AH1247和AH1251两种。





巧合的是,2 Keping AH1247的背面模具也有合背币的存在。相应配套的正面,除了Negri Trumon之外,还有斗鸡、Pulu Percha、Negri Acheh三种。
这些钱币全都出自于Soho Mint,除了斗鸡之外,1831年的这三种2 Keping钱币是地名系列新加坡商人钱币的开端。考虑到Soho Mint出产的新加坡商人钱币品种繁多却几乎完全没有出现过合背币的情况,加上Negri Trumon又是这一批中最主要的产品,个人倾向于认为这两种合背币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的产物,用途或许是作为设计定稿时的参考。


另外有一些新加坡商人钱币由于正背面组合不太常见,也有明明并非错配却被错标为骡币(Mule)的情况,比如Barrett旧藏的这一枚。此类正背面的组合虽然较为少见,但并不是偶发现象。相比大多数新加坡商人钱币2克左右的重量,这个品种使用的都是4克左右的较重币坯。成品的形态显然是当年生产时原本的计划如此,而不是模具的错配所导致,称之为“骡币”并不妥当。


关于作者藏品的这枚Negri Trumon合背币,还有一个小故事。这个品种多年来所见仅此一枚,初次见到是在2008年的eBay上,出自常有南洋钱币出品的某英国卖家,描述中把Trumon误写成了亚齐,不过这对真正的爱好者不构成什么阻碍。起拍价150美元已不算低,于是只随手设置了一个自以为足够高的压秒出价。很显然我低估了竞争对手的决心,结果相信读者已经猜到,我就是那个倒数第二口,当年为此懊悔了足足有一个星期……
时隔11年之后,2019年在拍卖目录上再次看到这个品种。把当初的图片拿出来一比对,很显然就是当年心仪的那一枚。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还了11年前的愿。缘分到时,曾经错失的往日还会再来,感觉真的不错。
声明:本文转载自“南洋钱币志”微信公众号,作者:sinial 李骏。
延伸阅读
- 机制银币大错配:光绪宣统混搭 银铜模具合体 (2018-12-21)
- PCGS专家:错配币是钱币珍品 胚饼决定面值 (2022-03-31)
- 大树庙钱庄:识别仿品机制币制造中常见问题 (2013-12-18)
- 苏维埃也铸造袁大头? 市场赝品繁多谨防受骗 (2015-01-27)
- 清末民初金银本位争夺 铸就中国机制币名品 (2016-04-21)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