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京城松江银:存世少资料缺 形似江苏五两
http://www.shouxi.com 2021-05-25 10:11 首席收藏网
目前,普遍将5两圆型银锭认定是江苏境内铸造的,俗称“苏坨”。这类银锭通常在锭面上砸有三个戳记或两个戳记,内容有地名、纪年和匠名,如“仪征县 二十五年正月 祝吉泰”、“华亭县 陈恒升”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锭面砸有二个戳记的五两圆锭,其戳记内容是银楼和匠名,如“西天元”、“全聚号”、“匠聚隆”等,过去都被认为是江苏圆锭,但事实上,这些圆锭是清代中晚期京城银楼或称炉房铸造的。
据日本服部宇之吉编纂《北京志》所载:“银块之形状除五十两、十两之马蹄银外,还有一两至五两左右之馒头形银及碎银等。其中,五十两、十两之马蹄银为足纹,市场上使用最多者为五两以下之松花银。”这里讲的松花银就是型同江苏圆锭的,也被称“松江银”京城圆锭。由此可知,晚清京城流通的银锭有50两、10两马蹄锭,但更多的是5两松江银。
那么,为什么认为这些砸有炉房或匠名的圆锭是京城的松江银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铭文就会明白。
1,“西天元”5两圆锭
“西天元”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内务府设立天元、天亨、天利、天贞、西天元五家官钱号之一。
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二月,内务府大臣敬征奏请于京师内外城设立官银钱号,发行钱票,以期在支持兵丁月饷、官员薪俸及各项工程费用时,搭放一定成数。道光二十五年(1845),内务府设立天元、天亨、天利、天贞、西天元五家官钱号,合称“五天”,发行通用银钱票,所得收益,作为内务府进款。可见,砸有“西天元”铭文的银锭是“西天元”官钱号铸造的,目的是应对银钱票兑付的作用。
但是,随着太平天国战争的持续扩大,清廷为筹措军饷,滥发钱票,使得官号银钱兑换资本空虚,信誉每况愈下。咸丰八年(1858)发生了震惊朝野的“五宇官钱案”(也称“户部宝钞案”),至咸丰末年,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通胀严重,继而西天元等“五天”官银钱号不能兑现,引起挤兑,不久后被相继裁撤。因此,这件“西天元”银锭的最迟的铸造时间是咸丰末年,是清中期的松江银,非常罕见。
2,“全聚号”5两银锭
全聚号,后改为全聚厚炉房。是咸丰年间北京卢天保家族开设的炉房之一,卢天保,字绍周,在咸丰年间创立久聚炉房,之后,父子叔侄相继经营,开枝散叶,逐步发展成“复聚、万聚、全聚、增盛、增茂、聚增、德顺”等7家大炉房。几经改革后,最早创立的久聚炉房后改为复聚炉房,全聚改为全聚厚炉房、增盛改为增盛聚炉房。
资料显示,京城的炉房开开关关,期间也有同名的炉房。非卢氏家族开设的炉房中也有叫全聚的。光绪年间京城27家官炉房中也有“全聚”,地址在珠宝市,执事为边丽泉。
3,“匠聚隆”5两银锭
匠隆聚,即隆聚号,原先从事炉房业务,后改为银钱店。设于前门外巷子南首路东,商业兑换金银业务,资本银一万两,系深州商人张栋臣于清末开办的。1912年10月26日财政部注册领照,经理人牛云亨。
4,“匠永聚”5两银锭
匠永聚,即永聚炉房,地址在西四牌楼,执事为康立堂。
为什么这些京城圆锭会被收藏者误解且不受重视,主要原因有三:1,炉房资料缺乏,找不到银锭铭文中相应的炉房资料;
2,存世不多,研究标本不足;
3,造型小且铭文简单,不如十足色、公十足、公议十足等10两银锭那样深入人心。
尽管如此,这些小圆锭和10两、50两银锭一样是京城炉房业兴盛的历史见证,是反映当时经济状况的历史遗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炉房匠名在京城的“十足色”10两银锭上也可以见到。
声明:作者李小萍,“ 金银流霞丨古代金银货币鉴赏丨”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 清朝京城金融大观:票号日臻发展却暗藏危机 (2018-07-11)
- Tao:简述清代江西地形银 九江大槽起于清初 (2014-01-16)
- 英现大规模维京海盗宝藏:罕见银锭奇特别针 (2014-10-17)
- 银锭鉴别5技巧:观色验重看气孔 审造型铭文 (2016-04-27)
- 马江战役中国水师惨败 开征海防锭重建海军 (2017-02-08)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