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联系客服

客服QQ:18520648
微信账号:shouxicom
电话:0086-10-62669610

| 手机首席

关注首席官方微信号
掌握最新最全钱币动态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首席收藏网 > 钱币资讯 > 观点视点 > 正文

钱币书法艺术的演变:先秦时期脱离正统规范

http://www.shouxi.com 2020-04-17 09:45 首席收藏网

\
刀币上的不同文字

中国货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的货币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货币文化,构成了独特的东方货币文化体系。中国古代钱币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币面的设计均以文字为主,主要通过文字特征表现出时代和历史的气息,这正是东方货币文化的重要体现。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之一的古代钱币,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汉字发展历史的全过程,更精彩的是它能让我们从中欣赏到历朝历代汉字的书法艺术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中国在钱币上铸文字始自春秋,钱文大多铸于钱面上,一般是记值,或记重,或记铸地名,或记干支等各种有意义的文字。自十六国时期成汉李寿铸汉兴钱始,开创了以本朝年号为钱币文字之制,直至清末,未尝有变。

年号钱的铸造,丰富了钱文书写的多变,从而促进了钱币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从不同时期不同年号的钱币上,我们可以一窥当时书风的千变万化。

古代铸币铭文,包含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五种书体,楷书拙扑无比,行书水流云行,草书龙飞凤舞,篆书回环曲折,隶书方劲浑厚,一枚方孔圆钱俨然似一幅精妙绝伦的书法佳作,观之回味无穷、赏之意犹未尽。

钱币因为大都由政府统一铸行,所以币文大多由当时的能工巧匠或书法名家、甚至帝王手书,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字特色,是研究中国书法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汉字的六书及其独特的结构,为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国的汉字是古老而又经过多种形体演变的文字,从已有体系可寻的商代甲骨文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里,跟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汉字的形体也在随着社会进步的需要,以及不同时代人们对书法审美的不同要求等,而在不断演化和变革着。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时刻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沉淀。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的草书、楷书、行书诸多书体开始基本定型。在中国古代钱币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演变序列。早在原始氏族社会晚期,汉字尚未产生之前,因生产或生活的需要,原始先民曾创造出一些记事符号。

就目前所见最早资料分析,汉字是从原始图画发展而来。原始社会图腾时代曾出现了色与线的抽象符号,如鱼纹、波浪纹、螺旋纹等,后逐渐将图案化变为文字,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

距今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陶器上出现了著名而神秘的符,上边是个圆圈,中间像火焰,由于出现在陶樽上,考古学家遂把它称作“陶樽文字”,也称“陶文”。

距今6000多年前半坡氏族的先人们使用的陶器底色一般是红色,表面黑色颜料绘出动物、人物、几何花纹等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有些彩陶上还有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些刻画符号就是中国文字的萌芽。

中国最早使用的原始实物货币是海贝,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因为文字还没有正式诞生,所以海贝上面没有任何图案和文字的痕迹。目前可供比较的原始汉字的资料很少,现在所见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资料,当属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它们不仅有大量的象形字,还包含了许多会意字和形声字,具备了所有创造汉字的方法。

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笔画均为单线条,瘦挺有力。布局多为纵行,行款错落,疏密有致。可见,这些最早的汉字遗迹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尤其是从甲骨文的结字看,已体现出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

\

因此甲骨文的出现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商周时期出现的金文或称“钟鼎文”或称“铭文”,整齐划一而且笔画粗壮,起笔、收笔及运转比甲骨文圆润,曲直变化丰富。成熟的金文外形偏长,大小匀称,各部分讲究呼应与配合,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是这一时期金文的代表作品。从金文遗迹看,书法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已逐渐丰富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进步,商品交换开始发达起来,货币需求量大增,货币制度开始正式确立。各个诸侯国为了发展本地经济,满足各种交换的需要,依据不同的生产、生活工具,先后仿铸了青铜质地的刀币、布币、圜钱和蚁鼻钱等不同形态的金属货币。

由于此时文字的普遍使用,各种青铜铸币上开始广泛出现以文字做标记,从这时起,钱币上的文字与书法艺术联系在一起。此时的货币文字并未脱离中国文字发展演变的轨迹,其与同时期的玺印、陶文、石刻、盟书、竹简文字一样,具有较浓厚的时代特色。

众所周知,币文是器物题铭内容之一,先秦时期的金属铸币一般用大篆书写,少者一字,多者数字,多用阳文,也有用阴文的。刀币是我国最古老的钱币之一,它的形状与生产工具近似。刀币从无文到有文阶段,也是经历了一定的历史变化。

早期刀币文字极为简单,形体与甲骨文接近,有的文字还不能认识,其文意很难释读。从某些币文中可以看出汉字演变的过程,如尖首刀的币文犹如各种符号,代表一些自然景物及现象——日、月、山、星、云、闪电、雨等等。稍后的文字,多认为是地名、国名和一些尚不能解释的内容。

\
尖首刀上的铭文

齐国刀币,厚实精美,文字精致细挺,书体流畅华美,字划犹如刀锋,刚健有力,疏密均匀,自然生动,体现了齐人高超的工艺水平,反映了两千多年前的文字书写已开始讲究形态之美,被誉为青铜铸币中的精品。

布币文字和甲骨文、钟鼎彝器铭文迥然不同,甲骨文与钟鼎上的文字,大多是当时稍据知识之士所书写,而铸币文字一般是铸钱匠自己书写。因此,它的体势作法较多地脱离了正统文字的规范,字形多从简,笔划也时增时减,或移动位置等现象均有之。

石鼓文是从大篆到小篆之间的一种过渡的文字。它不仅是以后秦统一文字的基础,而且对后代的书法风格影响极大。之所以称它为石鼓文,是在鼓型的的石头上刻的文字,故名“石鼓文”。

从现存的石鼓拓片中看,结字比金文有更大的规律性,笔画遒劲凝重,结构茂密浑厚。战国时期秦国钱币书体是史籀大篆,是承接西周金文而有别于六国俗体异文的一种正统文字。

秦国所铸造的两甾和半两钱币文皆为大篆,篆法古朴,气质雄浑,刚柔间济,豪放挺峻。尤其是半两钱文,有的粗放古拙,有的工整匀称。有的笔划圆折,字形圆润,有的笔划方折,字形方正,也有“半两”二字多笔少划的,各有差异,反映了铸币的不统一,年代的早晚,炉别、范别的不同。

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虽然得到空前的发展,但在政治上则是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的纷乱局面。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用文字的范围和阶层扩大,汉字本身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因政治上的长期割据,各国虽用统一体系的文字,字体却非常复杂,同字异形的现象非常严重。当时由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使这一时期的汉字形体产生了地域性的差别,原本只有一种写法的某一字,到了一时期,往往齐秦有异,燕赵也不相同。

这种现象在青铜铸币上也充分表现出来。币文书写繁杂多变,随意性很强,异体、赘笔、省笔等异书现象屡见。如“蔺”字,赵国圆首刀和三晋方足布二者写法就有一定差距;再如“阳”字,赵国“晋阳新匕”圆首刀、齐国“安阳之法化”刀币、三晋“阳邑”方足布写、“晋阳一釿”圆足布,彼此之间也不尽相同。

可见,先秦货币的文字与它的形制一样,往往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有人说商周金文是官方文字的典范,而先秦币文则是民间俗体字的代表。到战国晚期出土的钱币上,某些币文已与秦小篆相似了。

从刀币、布币到先秦半两钱文字,我们不难看出先秦货币文字形体虽然发生过不小的变化。但是总的说来,币文并没有超出线条结构形态的范畴,只是把不同的线条结构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整齐化,使这种结构的象形、象意更加抽象化。

这一时期的钱文以单字和双字为主,钱文内容以地名、物名、族名、记数文字主,因为各国文字不统一,钱文书体也不规范一致。纵观先秦时期各种型制钱币上的铭文,我们不难看出,其写法和书体属于大篆,结体方整,风格浑穆,是当时文字的典型代表。

声明:本文原作者王纪洁,“钱法堂”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拍品推荐

民国12年龙凤壹圆小字

价格:USD 600,000

结标:2023-10-12

光绪重宝宝源当拾雕母

价格:RMB 2,702,500

结标:2023-12-01

湖北省造双龙一两大字

价格:RMB 4,312,500

结标:2023-12-05

2010云冈石窟1公斤金币

价格:RMB 2,185,000

结标:2023-12-19


钱币日历 DATE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