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摄影技巧之器材3:放大头与皮腔微距头
http://www.shouxi.com 2019-02-12 09:17 首席收藏网
近日首席收藏正式开辟『钱币摄影』独立板块,希望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交流钱币摄影的基础理论和使用技巧,帮助有此需求的钱币同好,提高自身的钱币摄影技巧。用图片的方式,展示钱币的微观之美,以此深入了解钱币的制作工艺,供版别研究、铸造工艺研究等微观研究之用。
为了帮助更多钱币收藏爱好者掌握钱币摄影技巧,即日起,钱币摄影版主之一的王承炽先生(fwang2450)将陆续发布摄影技巧指导贴,目前《钱币摄影之器材23 - 放大头、皮腔微距头和物》已经发布,以下为论坛原文:
如果不满足于上一篇中那些简易方法拍出来的画质,还想提高,但又不想花大钱,可以使用放大头。

尼康 EL NIKKOR 放大头。
放大头是早年间胶卷时代用来把35毫米胶卷放大成大幅照片用的。它们在设计上专门做了优化,为的是把图像从一个平面(胶卷)投射到另外一个平面(相纸)。这个平场特性对钱币摄影再合适不过。钱币基本是平面,感光元件当然也是。普通的镜头,哪怕是微距镜头,都是被设计为拍摄三维物体,在拍摄平面物体时边缘的画质往往不如中心部分。
除了平场这个优点以外,放大头还便宜。当年大量的胶片放大机现在都闲置不用了,巨大的存量压低了市场价格。一枚成色很新的 100 毫米焦距尼康放大头也就几百人民币而已,只是专用微距头价格的几分之一。放大头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轻松拍到 3-5 倍的放大倍率,而一般的微距头只能拍到 1 倍不到(关于放大倍率的解释请见开篇:为什么要拍钱币)。美国钱币摄影论坛上的币友大部分都使用放大头。
放大头的麻烦是1、没法调焦,2、不能直接接入相机,3、没有自动功能,得手动操作。1和2的解决办法是在放大头和相机之间加一个皮腔,前后各加转接环。一个接在放大头上,另一个接在相机机身上。

看起来很高大上有木有?当初本人看见现代网上老船长头像里的皮腔时就是这个感觉。皮腔的作用是调焦,其实用起来没那么复杂。那种前组能动,后组不能动,没有调焦轨的皮腔很便宜,拍大头照够用了。不过也不要买最便宜的皮腔,有些国产皮腔的精密度差一些。对那些有志于在钱币拍摄上玩出高度的币友,最合适的是这个美能达 Auto Bellows III,就是要出点血:

前后组都能移动,带调焦轨,而且可以移轴,下面谈用光时会讨论这个移轴这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尼康也有可以移轴的 PB IV 皮腔,但是比美能达的这款要差一些:

这些是几十年前的产品,都是二手货,eBay上时有出售。
也许有人会心中疑惑,我用的是尼康相机,哪能用美能达皮腔?其实各种相机接口都是可以用转接环来转接的。只要加一个美能达口(MD)到尼康口(FD)的转接环就成了。转接环淘宝上很多,各种接口应有尽有。
如果不用皮腔,可以用调焦筒来添加调焦功能。调焦筒是这样的:

光用调焦筒可能还不够,另外得加上接筒:

装在一起是这样:

接筒其实和近摄接圈是一样的作用,只是接口不同而已。接筒一般都是M42规格,也就是以前的莱卡/Pentax标准。调焦筒加接筒装好了是这个模样,只不过图中最下端是一个显微镜物镜,而不是放大头。

想当初我装起这样一套时,觉得挺得意的,心想自己都能装相机镜头啦。
如果要拍的钱币尺寸基本相同,用调焦筒加接筒方便一些,而且还便宜。如果像我这样从币面铸纹拍到60毫米大铜章的,一定要用皮腔。
回到放大头的缺点这个话题。放大头没有自动功能其实不是个问题。好几位出了书的微距神人谆谆教导我们,拍摄微距,一定要把相机放在“手动”(M)一档。既然放在手动一档,就没有自动什么事儿了。习惯用自动档拍摄的人一定要克服手动档拍摄的心理障碍。就我个人经验看,手动是麻烦点,但是不至于学不会。
放大头里面的几个名牌是尼康(el Nikkor)、罗德刚(Rodagon)和施耐德(Schneider),其画质不输专门的微距头。但是即使是Perfex这样的便宜货(碰巧时20美元就能买一个),也能拍出不错的效果:

细节

放大头有一个分支,叫复制头,用来进行胶卷复制而不是放大。罗德刚APO 75D 就是复制头,有 1 倍复制和 2 倍复制两种,75 毫米焦距,最佳放大倍率在 1 倍和 2 倍。如果口袋里有点银子,建议买这枚镜头,淘宝上 1000 人民币左右可以淘到。

这枚是本人的主力镜头。只有焦距不够时才会换用其它 90 或 105 毫米的镜头。
除了放大头之外,那些工业用的扫描头也是上佳的选择,其特点是成像质量远在民用镜头之上。也难怪,企业本来就不差钱,追求的是高画质。下面这枚是被尊为神器的尼康印刷头(Printing Nikkor):

拍出的画质又在罗德刚APO 75D 之上,但是价格也贵了 3-4 倍。尤其是 eBay 上的价格远高于一般的微距头。除了像我这样对老镜头着迷的,普通币友完全可以无视。
对于那些有志于钱币的微观研究、需要拍局部大图的币友,可以使用专用的皮腔微距头和显微镜物镜。相机的微距镜头在这上面是帮不到忙了。


美能达12.5毫米皮腔微距头

佳能35毫米皮腔微距头
请注意这些镜头的锥形外观。因为高倍放大时工作距离极短,很难布光,便把镜头做成锥形,以免镜头遮挡光线。下面是用佳能35毫米皮腔微距头拍出的币面文字(色温稍有偏差):

整个币面是这样:

放大头的放大倍数有一个简单的算法,那就是皮腔或调焦筒+接筒的长度除以焦距。如果皮腔长度为200毫米,皮腔微距头的焦距为 12.5 毫米,理论上说可以达到 16 倍放大。
200/12.5 = 16
这就是为什么镜头控见到短焦距镜头就两眼放光的原因。镜头焦距越短,拍出来的放大倍数就越高。有些人甚至使用短焦距电影放映机镜头来拍摄高倍放大照片。(尽管喜欢折腾,这些镜头本人还没有试过。)另外一个办法是把两个皮腔连接起来,增加长度,从而提高放大倍率。这样做必须解决皮腔加长后进光量减少的问题。
高倍放大有一个大坎,那就是衍射造成的模糊。下面是用美能达12.5毫米皮腔微距头拍的建国40周年纪念币的表面结构,10倍放大。照片中的模糊是衍射的结果:

皮腔微距头价格比较贵一些。佳能35毫米的价格在200美元以上。美能达12.5毫米皮腔微距头的正常价格可能还要翻一倍。如果要拍高倍放大的图片,又没有那么多银子,可以使用显微镜的物镜,如尼康plan 4(4 倍)。eBay上便宜时20-30美元就可买到:

效果如下:

物镜的缺点是成焦区域比较窄,图片的中心之外的清晰度不理想。这个问题可以用堆叠技术来解决。
声明:首席收藏网(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席收藏网|shouxi.com fwang2450)
延伸阅读
- 知与识均为鉴定标准 鉴定钱币有何正确方法 (2013-09-26)
- 收藏与读书(1):钱币收藏 究竟要不要读书? (2013-09-26)
- 收藏与读书(2):钱币收藏 到底该怎么读书? (2013-09-27)
- 收藏与读书(3):推荐阅读的15本钱币工具书 (2013-09-29)
- 钱币收藏生存指南(1):什么是科学的看币态度 (2013-11-29)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