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通货膨胀旧影 钱币如山却分文不值(图)
http://www.shouxi.com 2018-12-27 10:50 首席收藏网
众所周知,通货膨胀一般被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民国时期是中国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动内战需要大量军费开支,不得不滥发钞票,造成法币恶性通货膨胀。1947年市场上流通的“法币”已经有万元面额的钞票。同年12月,又推出了250元至上万元的大额“关金券”。
1948年8月,国民政府再一次实行“币制改革”,宣布废除“法币”,由中央银行发行“金元券”。面额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六种。规定1元金元券折合“法币”300万元,以回收“法币”。
但军费支出浩大,国民政府印刷的1千元、5千元、1万元面额的金元券又继续出炉。金元券同样变成废纸,市场上依然把旧银元当作交易媒介。工厂里发工资的场景,桌子上是一叠叠的钱币。每个工人都能领到厚厚的一叠,却很难买到半斤米。
(首席收藏网|shouxi.com 瑞恩)
延伸阅读
- 北洋政府外交令揭秘龙凤来由 罕见铅样首现 (2013-11-17)
- 历史地位举足轻重 缘何冯国璋仅臆造币流传 (2016-12-28)
- 韩複榘抗命试铸山东20文 存量稀少今成珍品 (2017-02-18)
- 陕西富秦纸钞版别浩繁 曾解冯玉祥军需之忧 (2017-03-10)
- 民国古玩市场:从老城到租界 受富贾军阀青睐 (2017-05-02)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