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专家否认建文通宝 明朝货币谜团仍未解
http://www.shouxi.com 2016-10-11 09:52 首席收藏网
编者按: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明朝留给后人众多未解之谜,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公元1402年,当朱棣的燕军攻破南京的金川门时,建文帝下落不明,《明史》称其“阖宫自焚”,但明人谈迁《国榷》等民间志书则认为建文帝改扮僧人逃出南京四处流亡,至今各路学家众说纷纭,难以定论。与此同时,关于建文帝短短3年多的在位期间,是否铸造行用过“建文通宝”年号钱也成了一个历史谜团。
有泉家提出,“建文通宝”钱有实物存世,但极为罕见。《古泉汇考》记载清末最早发现甲骨文的学者王懿荣曾得到一枚“建文通宝”小平钱,认为“制作面背色泽与洪武、永乐各种小平钱无异”。1989年《舟山钱币》杂志也披露过一枚建文小平钱,声称为江苏淮阴乡下农民耕田时所获,钱径2.45厘米,重3.44克。该文认为从铜色、形制、文字、声音等方面判断,该钱均与传世明代钱币极为相似。
那么这些存世的“建文通宝”钱是否为建文帝在位期间铸造的年号钱呢?史籍不载,后世见仁见智,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存世的“建文通宝”钱确实是建文帝在位期间铸造的年号钱,后为永乐皇帝朱棣所销毁。当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公开反叛,起兵夺取其侄帝位,改元“永乐”。
为掩饰这段不光彩的“夺位”历史,朱棣篡位夺权后下令消除“建文”年号,将建文帝在位的四年编入洪武年号,直至明朝末年才公开承认有“建文”纪年的存在。据说当时凡有“建文”字样的东西,如书籍、瓷器、铜铁器物等一切用品都要没收销毁,最能说明“建文”朝存在历史的“建文通宝”年号钱自然在劫难逃。
但已故著名货币史学家彭信威先生不同意上述观点,在其著作《中国货币史》中质疑曰:“若说销毁,也不至于销毁得这样干净。”他认为建文帝未曾铸钱,因为“当时(明初)一意推行宝钞,铸钱在政府看来没有什么好处。洪武时岁次停铸,甚至禁用铜钱。后来各帝也都是在即位以后许多年才开铸,所以惠帝(建文帝)不铸钱是没有什么奇怪的。”
如果建文帝未曾铸钱,那么存世的建文钱又从何而来呢?《明史·食货志》载,嘉靖六年(1527年)、三十二年(1553年)两次补铸前朝年号钱,有人据此认为存世建文钱为嘉靖年间补铸钱。但钱币学界现在已大致认定嘉靖年间没有补铸过钱,纠正了史料的错误。
于是又有人认为这些建文钱可能是明代建文帝在位时或其后各帝在位时民间私铸的年号钱。然而民国时期的钱币收藏研究大家丁福保、郑家相等人都认为建文钱属臆造品。民国时期最权威的钱币学著作《古钱大辞典》也认定存世建文钱为伪造品,于是在其上刊载的建文钱拓图旁标注“伪品”二字,干脆否认了存世建文钱的真实性,这更增添了问题的复杂性。是真钱还是伪品?是官铸还是私铸?是当朝铸还是后期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建文钱问题已成为我国货币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林敏)
延伸阅读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