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联系客服

客服QQ:18520648
微信账号:shouxicom
电话:0086-10-62669610

| 手机首席

关注首席官方微信号
掌握最新最全钱币动态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首席收藏网 > 钱币资讯 > 观点视点 > 正文

古钱大王张叔驯:出身豪门 麾下藏品逾三万枚

http://www.shouxi.com 2016-09-19 09:12 首席收藏网

\

编者按:由于需要资金的支持和投入,钱币收藏在不富裕的年代并非全民项目。因此,纵览中国钱币收藏史,在历朝历代,尤其是在民国时代的众多钱币大藏家,不少都是出自名门望族,其中以“南张北方”的张叔驯最有代表性,其纠集一生收藏了众多古钱珍经典,包括大齐通宝、天策府宝等等,都是如今藏家可遇不可求的大珍。

张叔驯的老家在湖州南浔,是江南最富的地区之一。张氏家族又是南浔最富的四大豪门之一,名列南浔“四象”的第二,仅次于小莲庄的刘镛家族。张叔驯的曾祖父张颂贤一个半世纪以前就以生丝和盐业发家,为后代留下了千万两家业。张家的子孙于辛亥革命后定居上海,继续开拓,到了1928年张叔驯的父亲张石铭去世的时候,张家仅南号张石铭一支(另有东号张静江一支)的财产就达两千万元。著名的大世界和杏花楼所在的地皮,当初都属于张家的版图。

张家不仅富有,还是一个极富书卷气的儒商之家。张石铭以藏书闻名,他的适园藏书仅著录(《适园藏书志》)就达16卷。所藏宋元孤本和明清善本,分别刊刻于《张氏适园丛书初集》《适园丛书》和《择是居丛书》三部丛书中,总共收入一百部善本。而其他的收藏目录如《古欢录》还未及刻印,他本人就去世了。

张石铭逝世后,他的所有藏品由三个儿孙继承。大儿子张芹伯(名乃熊)主要继承了他的藏书;老二张乃骅不幸早逝,由其子张葱玉继承了家藏的书画;张叔驯是三儿子,主要继承了其父古钱和古玉方面的收藏。他们很有心志,没有在前辈的收藏上原地踏步,若干年后都作出了惊人的成绩。

中国古钱大王的诞生

中国现代泉币界向以“南张北方”为巨擘,“南张”指的就是张叔驯。

说来似乎难以置信,张叔驯身处十里洋场的大上海,但从来没有进过洋学堂,他的学问全是在高墙深院里跟私塾先生学的。他的国学老师是一位世称“陈阁老”的老夫子,浙江海盐人,是晚清京城里的老翰林,辛亥革命以后寓居上海。张叔驯师从这样一位老学究,其国学根基自然不同凡响,加之家学熏陶(其父张石铭是甲午年间举人),旦夕过眼之物,不是古籍就是古物,其文化学养和价值取向自然容易与传统文化结缘。

张叔驯二十来岁的时候,就已经走南闯北,为收集古钱币奔忙了。泉学家张絅伯曾记下他们的交往:“……牙制样钱,以象牙雕成,形较常品为大,厚约三分,工精制美,至可宝爱。民国十四年,张叔驯得于故都宣内晓市冷摊,举以相赠,友朋厚意,藉表谢忱。此种牙钱最不易得。”这种用象牙雕成的样钱,历来被视为极难得之珍品。因为那是朝廷在开铸一种新年号的制钱时,铸钱局把钱币样式设计出来之后,呈请皇帝过目的样品,不可能多得,一般只雕一枚或几枚,以供选用,所以大凡牙样全是孤品,何况还是皇上的御览之物。那时张叔驯财大气粗,年富力盛,竟举牙样送人,可见其眼界和为人。

上世纪30年代中期,当北方的钱币大家方若把泉币藏品卖出来的时候,正是张叔驯雄心勃勃、大举“扩张”的时候。他善于广交朋友,又肯出大价钱,逐渐获得了一批世上独一无二的孤品,人们只要一提起这些古钱,就知道是他张叔驯的藏品。如五代时南唐李昪所铸的“大齐通宝”,后梁刘守光所铸的“应天元宝背万”、“乾圣元宝背百”、“应圣元宝背拾”,史思明所铸的“壹当伯钱”,王莽时期的“国宝金贵直万”,元代篆楷“中统元宝”,钦察汗国的“窻国通宝”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珍品。世上罕见的战国齐六字刀币,他竟然收藏了十六枚之多。

张叔驯对古钱的痴迷,远非今人所能想象。有一段时间他极嗜明洪武年间的钱币,遇有洪武大中背“京”、“济”、“鄂”的版式,动辄掏金子买下。有时为了一枚钱币,他志在必得,就不惜花双倍甚至更高的价钱购下。他那传世珍品“国宝金贵直万”,就是花两千银元从余艇生旧藏中“挖”来的;还从蒋伯埙处“挖”来了“应运元宝”;从周仲芬处“挖”来了“子侨”货泉;从高焕文处“挖”得顺治通宝背龙纹大钱……

张叔驯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已经结交了全国第一流的藏泉家,有一帮要好的钱币朋友。

张叔驯的古钱收藏成就,历来受到国内泉界的高度评价。20世纪40年代的泉界泰斗丁福保在他的《古泉杂记》中具体介绍张叔驯的珍藏说:“向谓新莽六泉十布极难得,近则南林张君叔驯已得全数,且有复品。”“今张叔驯又得天德重宝钱,形制略小,背上有殷字,洵皆稀世之珍。”“南林张君叔驯,携示古泉一囊,以分两言之,即与黄金等贵,亦不过千余金而已,乃张君以二万余金得之!”“张叔驯,家学渊源,精于鉴别,大力收古泉,所藏富甲全国,古泉家咸尊之曰古泉大王云。”

钱币学家马定祥在1946年于天平路40号(现为文艺医院),曾经参观过张叔驯的全部藏品。据他说,总数大约有三万枚,可谓洋洋大观,内中孤品、珍稀之品不胜枚举。关于“铁母”钱,一般藏家能拿出几枚就算是了不起了,而张叔驯随手就可拿出好几串,令人惊讶不已。

乡间庙里有乾坤

\

张叔驯有几个重要的钱币商朋友,如绍兴的戴葆庭、戴葆湘昆仲,宁波的董弢莽,杭州的朱宝庆、朱宝定昆仲等等,都是张叔驯的主要古钱供应商,其中戴葆庭对他贡献最大。他那枚举世闻名的“大齐通宝”就是戴葆庭为之提供的。

戴葆庭年轻时就打着旗号周游列国,在各个大小城市和村镇,甚至到穷乡僻壤收集古钱。有一天他走到江西鄱阳乡下,看到有几个小姑娘在踢毽子,他一时无事就在一边看,他知道农村的小孩子们踢的毽子的底座都是用铜钱做的。他正看着,突然一只毽子飞到了他的身边。他捡起毽子,翻过来不经意地瞧了一眼,竟被吓了一跳,原来那毽子的底座钉着一枚南唐的“大齐通宝”铜钱!这把他高兴得跳了起来,最后花了几个零钱就弄到手了。这就是后来被泉币界称为“四眼大齐”的稀世珍宝。回沪后这枚古钱被张叔驯相中买去,视为铭心之品,奉若拱璧,其斋名也因此称作“齐斋”。

关于“大齐通宝”,古钱界历来极为重视。该钱拓图最早见于清道光时戴醇士的《古泉丛话》,后又被转载于清同治时李竹朋的《古泉汇》,又见于唐与毗的《泉币汇考》等。但是近代以来除了戴醇士以外,大家看的都是拓片,真钱谁也没见过,而且,原先大家都认为,该钱是黄巢所铸,因为黄巢建立的农民政权号为大齐。20世纪30年代有人提出过怀疑,直到80年代,经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考证后,才以有力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翻前说,证明“大齐通宝”是南唐前期的铸钱。

戴醇士所藏的那枚“大齐通宝”因残缺左角,故称“缺角大齐”,那是他家中的祖传之物。但是戴氏久已失踪,据说在太平军攻破杭州城的时候,戴氏怀揣这枚宝贝古钱举身跳钱塘江而死,从此世间再也不见“大齐”踪影。

时至六十多年后的1925年,戴葆庭却偶然从江西乡下逮着一枚。因为小孩子制作毽子需要,在上面戳了四个小洞,故世称“四眼大齐”。由于“缺角大齐”不复存在,“四眼大齐”就成了世间孤品,顿时身价百倍。又有前述藏泉前辈的人文掌故,张叔驯得之后呵护之殷切可以想见,故长期秘不示人。他为防他人据拓片翻制,就连拓片也控制甚严。甚至在1927年印行的一期《古泉杂志》上,也没有透出消息。

但是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久了,亲朋至好总想一睹该钱的风采。张叔驯想了一个办法,请翻铸高手仿制一枚,以代真品,偶尔示人,足炫法眼,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个秘密。这就是张叔驯后来带到美国去的珍钱中,为什么会有两枚“大齐通宝”的真相。这个谜底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马定祥在一篇文章中揭开。

张叔驯一个佛界朋友朗悟和尚,也帮过他不少忙。朗悟和尚原先主持湖州城里南编吉弄拐角上的栖贤寺,后来又到杭州灵隐寺,在湖州地区非常有名望。这位朗悟和尚也喜欢玩古钱,深谙古钱的奥秘和学问,在云游四方时也注意收集。杭嘉湖地区的善男信女们知道朗悟和尚喜欢形制特别的古钱,也就都想方设法为之搜罗。

有一年,一个杭州工匠从乡下得了一枚五代楚铸的鎏金质背龙凤纹的“天策府宝”钱,大喜过望,将之呈送给朗悟和尚。朗悟将这枚前所未见的孤品推荐给张叔驯,张叔驯竟以三百两银子购下。长年累月,人多力量大,江南地区有价值的珍稀古钱很多都到了朗悟和尚的手上。

这样自然引起了张叔驯的更大兴趣,每当过年过节朗悟来张家拜贺时,张叔驯总是吩咐账房取出大捧银元施舍。朗悟无以为报,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把自己收集来的古钱掏出来。据张家后人说,抗战之前张叔驯的确是常去杭州灵隐寺的。他本人并不信佛,去干什么呢?想必总是与朗悟和尚口袋里的古钱有关系。

古泉学社第一人

\

张叔驯不仅朋友多,他还是泉币组织的发起人和积极组织者。

早在1926年,张叔驯就邀请泉币收藏爱好者程文龙等人,创办过一个古泉学社,这是中国第一个泉学研究团体。1927年,他还创办了《古泉杂志》,是中国最早正式出版的钱币专业杂志。但是不知为何,这个杂志仅出版了一期就没有声息了。

到了1936年,随着中国泉学热潮的逐渐高涨,大家深感有必要建立一个固定的泉币组织,并出版定期刊物。张叔驯、丁福保、叶恭绰等人又蠢蠢欲动了,于是再重起炉灶,发起成立了中国古泉学会,张叔驯任副会长,第二年改选任会长,并创刊《古泉学》季刊。可惜这次寿命又不长,季刊只出版了五期又没有声息了。

1937年春天,张叔驯、陈仁涛、王荫嘉等人心犹不死,又要成立泉币学会了,计划由张叔驯和陈仁涛二人各出一万大洋。不料正在他们为这第三个泉币学社的诞生积极奔走时,抗战爆发打破了文人学子的尚古美梦。第二年春天,张叔驯一家与他的堂叔张静江一家,乘船到香港去了,后来又去了瑞士和美国。这个泉币学会,只能半途夭折了。

前两个泉币学组织中,他都是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1940年中国泉币学社在上海成立时,尽管他人在美国,还是作为赞助会员,为学会出了力。他还曾著有《齐斋泉乘》一书(未刊,曾在《古泉杂志》上刊出数则)。可惜后半生在异国他乡过日子,环境变了,生存的土壤变了,泉币生涯的滋味也必定不同了。1946年抗战胜利以后,他因为家事曾回过上海,一个月后匆匆离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两年后不幸在美国去世。

“齐斋”藏品的最后归宿

1938年,张叔驯全家因日军侵华而到了美国,临走时把他的所有钱币收藏及生意上的事务,全都委托他的姐姐张智哉代管。在美国,也许是因生活所迫,他出让了他的古玉,但他还是舍不得出让他的宝贝古钱。

抗战胜利后,张叔驯曾于1946年回到上海处理他的账务和财产,一个月后返美,临走时把他最好的古钱(约两千枚)带去了美国。这两千枚古钱是他收藏中的至精品,著名的孤品“大齐通宝”就在其中。在他最后的几年里,张叔驯曾在纽约曼哈顿东57街125号开了一家东方艺术品公司,可是由于健康原因,生意未能很好开展。1948年5月30日,这位中国古钱收藏的冠军,在纽约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不幸病逝。

这最好的两千枚古钱现在仍在美国,但是已经易手,在张叔驯去世后由其夫人徐氏出让给了美国一个著名的慈善事业基金会。张叔驯的这批最后的精品,包括孤品“大齐通宝”、“应天元宝”、“中丝元宝”、“应圣元宝”、“咸平元宝”、“天庆元宝”等现在被收藏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艺术博物馆内。

还有一部分藏品在上海博物馆。张叔驯有个内兄叫徐懋斋,他曾获得过一批张叔驯的钱币珍品。解放后他生活发生困难,他就把这批古钱卖给了上海博物馆。

1946年张叔驯回沪时除带走两千枚最好的钱币外,其余藏品交给他的姐姐张智哉保管。张智哉1956年去日本时,就把这些东西委托她的女儿、女婿保管。1961年,张智哉的女儿、女婿也要去美国了,这些东西就交给张智哉的女婿顾家的一个亲戚保管,直到“文革”中被造反派抄家抄走。“文革”后落实政策时,被抄走的东西重新发还,里面除了其他文物,还有三千余枚古钱。当时博物馆动员藏家把好的东西捐献给国家,或者作价由国家收购。在这种情况下,留沪的最好的一部分藏品也归入了上海博物馆。

现在留在张叔驯的儿子张南琛手里的,是剩下的最后一部分藏品,包括数百枚古刀币。岁月沧桑,历史无情,一切都成了过往烟云,但是张叔驯永远是中国钱币收藏史上一道耀眼的风景。无论是他的小开生活,还是他的钱币收藏,都像历史五彩缤纷的落叶,洒在了上海滩走向辉煌的大道上。

注:本文摘自《上海小开》,由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作者宋路霞,有删减。《上海小开》是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精品上海书系”的第十种,书中用十个篇章白描勾勒出了十位上海滩有名小开的一生。“小开”是一个很海派的词。他们的“职业兴趣爱好”不但是民国当时的先锋标杆,放至今日也可谓新潮高端,如艺术收藏、爵士乐等。

延伸阅读

拍品推荐

民国12年龙凤壹圆小字

价格:USD 600,000

结标:2023-10-12

光绪重宝宝源当拾雕母

价格:RMB 2,702,500

结标:2023-12-01

湖北省造双龙一两大字

价格:RMB 4,312,500

结标:2023-12-05

2010云冈石窟1公斤金币

价格:RMB 2,185,000

结标:2023-12-19


钱币日历 DATE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