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钱币文化差异:东方重意境 西方更形象
http://www.shouxi.com 2016-06-28 09:33 首席收藏网
中西经济贸易的交流,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发端。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1833-1905年)将中亚地区和中国贸易商路及中亚至印度之间的地理交通线称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丝绸之路古道上,不断有中外古币重见天日,这些钱币向世人展示出多彩绚丽的东西方货币文化,同时也展示着东西方钱币的差异性。
中国著名货币史专家彭信威将古代世界货币体系分为两种:希腊货币体系和中国货币体系。中国货币体系涵盖东亚和东南亚,有长达四五千年的历史。根据考古资料显示:中国最早的货币形态是夏商时期的贝,中国的文字结构可对此作一见证。公元前9世纪铜贝的出现,表明中国金属货币的诞生。此外,这一时期,玉也作商人交换的货币。
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交换进一步扩大,先前的实物货币远不能适应商品流通之需,统一铸币开始广泛流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钱币多样,“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币为下币。”其中布币、刀币和环钱为主要流通工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秦王朝,我国货币史迎来了第一次重大变革,将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推行至全国。
汉承秦制,通行圆形方孔的五铢铜钱,黄金只作价值尺度、贮藏工具、支付工具和世界货币,并不作为流通手段。“”这种以五铢铜钱为主导的货币形式一直延用至隋唐。此间,三国两晋时还出现过以帛为货币的现象。
唐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空前统一的状态,社会经济高度繁荣,货币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唐武德四年(621年)开铸“开元通宝”,废止使用长达700年之久的以重量命名的五铢钱,改称“通宝”、“重宝”、“元宝”等,直至清末。
中国纸币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的。唐宪宗时期的“飞钱”为纸币的滥觞,正式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以及金发行的“交钞”。元朝统一中国后带来了中国货币史的又一重大变革,发行纸币并强令全国通用。
希腊货币体系包括西亚、南亚和北非。最早起源于公元前七八世纪小亚细亚的里底亚,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随着波斯人征服小亚细亚,波斯、以色列逐渐接受其货币文化;向西传入希腊,形成系统的希腊货币体系。公元前3世纪左右,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在西亚各地广建希腊国家,散播希腊文化,从而在各具特色的罗马货币体系、波斯货币体系、印度货币体系中深深地打上了希腊货币文化的烙印。
中国货币与西方货币各有鲜明的特点。中国铜钱的圆形方孔象征着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钱币上的文字,或标明货币的重量,或为皇帝的年号,同时也留下了中国书法演变的痕迹。西方货币则喜用人物禽兽花木等图形,并时常以统治者的姓名来铭文。
从制造方法看,中国货币多用手工浇铸而成,难免出现成色参差、工艺粗糙之不足;西方货币多用机器打压法,造型精整,铸造规范。从币材上看,西方多用金银,中国则多用铜并混有铁、铅、锡等。从造型看,中国以圆形方孔为币形,西方钱币则圆形无孔。
千百年来,这些凝聚着不同国度文明的钱币通过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流传,为人类历史写下了璀灿的一页。
声明:本文节选自《丝绸之路上的中外钱币》,作者吴福环、韦斌,有删减
延伸阅读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