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C:造币厂的错币现象 趣味复打币令人称奇
http://www.shouxi.com 2022-12-14 09:46 首席收藏网
在往期的造币厂错误系列文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铸缺”这一种常见的错币现象,异物夹入模腔经过高吨位压力机的冲击,会在钱币坯饼上留下各种有趣的形状印记,为钱币收藏者打开了通往“Mint Error”这一新奇世界的窗户,一窥缺陷之美,本期的话题则锁定在另一种被人津津乐道的错币现象——复打。
顾名思义,复打是指本应压铸1次而成型的硬币,在某种原因下被压铸了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复打次数越多,相对就越罕见,压印2次造成的视觉上容易观察到的“复打币”(NGC描述为Double Struck)在现代流通币和普制纪念币中其实并不多见,且让我们通过几个小例子抛砖引玉。
图中熊猫金币的正面浮雕,有着几处显而易见的特别之处,其重量、材质、成色即面值标识文字都压印了两次,仿佛素描练习中特意添加的轮廓线或投射阴影,两组“15g Au.999”呈平移状态,居左侧的一组显然更为清晰,而右侧的一组的数字、字母线条被底板花纹缺了一小段,显然是因为右侧这一组文字先被压印出来,然后在第二次压印时被新的图纹“覆盖”了一部分,两次压印之间金币在膜腔内产生了轻微的旋转移位。
2018版15克熊猫金币为普制工艺铸造,最大发行量60万枚,为了完成这么庞大的压印量,造币厂须保持印花机的高速运转,通常来说,当币胚被模具压印之后,给料机部件会将压印好的币弹出模圈,使之进入滑槽,当某种故障发生或机械传动出现问题时,硬币仍滞留在模腔内,就会受第二次压印(或更多次)。我们在各种年份的普制熊猫金币上,偶尔会看到币上文字的笔画浮雕凹陷处比一般的“宽”或“粗”,其实就是多次压印的结果,只不过当多次压印时金币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复打”的视觉效果就不太明显而已(NGC不对过于细微的复打进行Mint Error的认证)。
较之其他错币类别,“复打”是一种较容易理解的造币厂错误,其呈现的视觉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次压印后图纹的戏剧性,如上图2018年1克熊猫金币,乍一看其成色标识是“Au.9999”,而非发行公告列明的“Au.999”。
在近几年发行的流通纪念币中,复打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并收到不少收藏者的热烈追捧,证明了“稀奇”这一属性在收藏价值中的不可或缺。图中的丁酉鸡年双金属流通纪念币,铸量巨大,经NGC认证为“Mint Error - Double Struck”后,则增添了额外的趣味性。通过放大镜观察,能发现文字浮雕在经过二次压印后呈现了奇特的立体感。
常规的复打币,虽然两次压印之间币胚有转动位移,其模圈中心点一般是不变的,相当于原地逆时针或顺时针轻微转动,如果第二次压印时币胚的位置偏离了模圈的“圆心”,最终的浮雕成品会更加富有戏剧性。
图中所示的1987年贰分硬币,正面的“中华”二字上方赫然残留着第一次压印产生的浮雕局部图纹,两次压印在币面上产生的月牙状交叠区域颇为有趣,同时背面麦穗右侧的区域有着金属形变的呼应,此种复打币会在标签上描述为“Double Struck 2nd strike Off Center”。另一枚1981年的墨西哥比索经过三次压印,标签上则会相应地注明“Triple Stuck”。
显然,硬币经过了多于标准次数的压印,产生各类造币厂错误的概率就会变大,在此过程中币胚的水平倾斜、翻转等状态还会衍生出各种令人震撼的错币视觉效果,我们未来会对此话题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探究,敬请留意关注。
声明:本文由“NGC”官方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 NGC发现"罕见"熊猫银币 存明显双重压印迹象 (2015-06-16)
- NGC-MS64英詹姆斯一世15先令 见证帝国之路 (2016-01-19)
- NGC析首枚西方铸币:双金属制 起于古老神话 (2016-01-28)
- NGC解析希腊古钱神话 鬼怪生物衬托英雄形象 (2016-02-15)
- NGC专家解析1998年1盎司银猫四重模版别(图) (2016-03-10)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