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骏:解读豫泉官银钱局 商彝夏鼎汉隶豫钞
http://www.shouxi.com 2019-03-06 08:31 首席收藏网
“中原”者,天下之中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天下至中的原野”。放之于世界,又泛指中国。据《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称中州、中土、华夏。今河南省大部分属豫州,故简称“豫”。
自中国史书中记载夏后氏建立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在河南建邦立国起,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河南。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
汉学在近代被称为中国学,汉学以汉儒为核心东汉,定都洛阳。末期,迁都许昌。东汉一朝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北宋定都开封,以开封府(今开封)为东京。晚唐的儒学复兴,到了宋代新的儒家学派宋学兴起。宋学,又称道学、新儒学。
汉代书法称之为“汉隶”汉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宋代,以汉隶为基础,承唐继晋,上技五代,宋代书法开创了一代新风。
宋代的河南历史上出土的东汉青铜器有汉隶书写的明确的记年者,其中有两件颇为重要,在宋代被视为国宝国宝级文物。
到了清代,考据学大兴,清儒们推尊汉儒,将“宋学”以示与“汉学”相区别。豫钞上出现东汉青铜器汉隶铭文,就是时人对国学之推崇。货币为国家之重器,在纸钞的设计上尽力展示中国之文化,彰显权力象征。“汉隶豫钞”在中国纸币史上自然享有,问鼎中原的“王者地位”。
汉隶豫钞铭文考
阮元(清)《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九《延光壶》铭文二行十三字:“斤直钱万二千,延光四年,铜二百”。右延光壶銘十三字,阳识。据宋王氏款识搨本摹入案,延光四年(125年)东汉安帝之十九年今铜百斤约直钱万五千古斤,权轻小也。
该铭文最早的记录是王厚之(宋)辑《钟鼎款识》第46页。后汉延光壶,文字为汉隶。延光壶上这段铭文,有器物的制造时间,器物重量及器物之制造价格。反应了后汉商品经济情况。延光壶或随文物南迁至台北故宫博物院,亦或流失。在纸钞上留下铭文,传之于后世。是为佳话。
太岁在甲戌,初平五年,吴师作。宜子孙。(阳文)(《汉金》卷五)。亦见《金文续编》。篇题,《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九无“五年”二字,《金索》卷三作“初平双鱼洗”。《积古斋》日:“东汉献帝以已巳年即位,庚午改元初平。初平止四年,甲戌改元兴平。此称初平五年者,远方于春秋初作器,不知改元,仍旧号。犹西汉五凤止四年,而元所藏五凤砖‘五凤五年’也。”
初平双鱼洗上这段铭文中,所谓“初平五年”在历史学上不是规范的叫法。是历史年份延时的产物,实即东汉献帝兴平元年(为194年)。这一年《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做了兖州牧,刘备做了徐州牧,孙权初定江东。该洗是194年吴师作,“宜子孙”,为吉语,被东汉铜镜所采用之重要铭文。在河南博物馆旧藏故纸中找到铭文线索,此双鱼洗随文物南迁,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河南豫泉官银钱局
豫泉官钱局设立
清末货币制度混乱,实行银两和制钱平行本位制,大宗交易用银,小额交易用钱,同时还流通银元。清代末期河南省自铸铜元与外省铜元混合流通,银钱兑换市场被钱庄所把持。钱庄垄断市场,比价大起大落,商民深受其害。藩库按规定收受赋税只收银两,各县上解赋税需将制钱运到省城,通过钱庄兑换成银两再上解藩库。
甲午战败,清廷赔款,政府加倍向各省征收赋税。光绪年间河南省灾荒频仍,居全国之首。光绪二十二年五月,河南藩司为了代理省库发行纸币,筹措军政费用,由河南布政司藩库拨出库银九万两为基金,投资创办“豫泉官钱局”,委派候补道员黄履中任总办,地址在开封北书店街。该局为河南官办金融机构之首,开办之初,以民间兑换银钱为主要业务,后又发行制钱票。
豫泉官银号设立
光绪三十年一月,清政府诏令各省筹饷以编练新军。时值慈禧大寿在即,国库空虚。五月二十日河南巡抚陈夔龙奏报,已于开封设筹款所,推行“新政”。八月一日,胡翔林接任总办,藩司续拨银二万两,在豫泉官钱局内设立“豫泉官银号”,与官钱局名义共存并合署办公,发行有银两票和银元票。银两票有一两、五两、十两流通市面,见有三十两、一百两几等面额。银元票有一元、五元、十元三等面额。
光绪三十年十一月,豫泉官银号迁入货店街,还从历年盈余中提出一万两作护本银,前后共收资本银十二万两。宣统三年九月,豫泉官钱局和豫泉官银号合并,改称“豫泉官银钱局”。辛亥鼎革,该局继续营业,发行的钞票照常流通。民国四年,又发行铜元票。民国五年起,发行新票陆续收回旧票。民国十二年,吴佩孚占据洛阳,将河南豫泉官银钱局改为河南省银行,该局清理结束。
组织机构
光绪三十年以前,豫泉官银钱局只设开封一局,后陆续在本省周口、漯河、道口、清化、修武、卫辉、永城、郑州和省外北京、天津、上海、汉口、涡阳、蒙城等地先后设立分局,以汇兑放款为事。1912年5月,该局亏空严重,以至于将各分局次第撤回,仅留周口、郑州分局两处。
河南豫泉官银号银两券
河南豫泉官银号银两票以河南本地的二六汴公砝平为计量单位,又称“二六汴平”,一两等于36.42克。由北洋官报局印制。
银票正面为三道文式样。花栏边框四角为相同面额数字。正面边框左右栏内采用汉代青铜器古隶书铭文,右书壶铭“斤直钱万二千延光四年铜二百”,左书洗铭““太岁在甲戌初平五年吴师作宜子孙”。边框内上部为双龙戏珠,下部为海水图案。在上部图案衬托下,分两行横排“河南豫泉官银号”七字.在票面正中,有一小花栏方框。方框正中竖排面额数字“凭票发二六汴公砝平足银两整”。右侧为填写字号,左侧为填发日期。
票背面四周为花栏边框,边框四角书”豫泉银号”四字,边框内分上、中、下三栏格,顶格为“YU CHUAN HONAN OFFICIAL BANK”英文。背文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等处地方节制各镇兼管河工事务陈,“为谕饬事,照得票券之设,固为便民,亦为取信,查河南虽已银洋并用,而所用的款项,即有多寡之殊,所用之地方,又有远近之别,洋圆已分中外银色,亦判高低,今官钱局除现行钱票外,据管官钱局司道禀请兼用银洋两票,仍就豫泉字号,以归划一而便取携,应准照办,惟券票应与现银现洋相同,无论何时,见票即付,不得稍延,以昭信实而资通用,合行谕饬,饬到该银号即便遵照,切切此谕。光绪三十年月 日谕”。下方底栏印英文面额。
河南豫泉官银号银两票面额有一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三十两、五十两、一百两等面额。一两、五两、十两为流通票,有发行计划。二十两、三十两、五十两、一百两为固定面额特字票,更大面额为手填,随用随发。
据张家骧《中华币制史》和周葆銮《中华纸币史》都记载,光绪三十一年,豫泉官钱局和豫泉官银号银两票发行额约16万两。嗣后逐年增加,迄宣统三年,银两票加至170余万两。《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一辑记录豫泉官银号宣统二年发行银两票804 000两。由于信誉良好,回收彻底,流通票一直未见实物遗存。目前见到的河南豫泉官银号银两票以及特字票,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均为北洋官报局印制的见本样票。清代河南豫泉官银号银两券和银元券流通票是吴筹中一辈集钞前辈所未见的顶级“大珍品”。所幸,银两票有北洋官报局的印刷存档样票留存。否则也会被认为未发行。
清代河南豫泉官银号银两券流通票,国内公私立博物馆及私人均无收藏记录,是中国清代纸币中享有盛誉之珍罕品。
参考资料:
光绪三十一年河南豫泉官银号凭票发二六汴公砝平足银壹两
河南豫泉官银号二六汴公砝平足银壹两银票,背面下方底栏印“ONE TAEL”英文面额。编号为“为字第一百三十二号”,为千字文第47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初六日,巡抚陈夔龙奏报清廷,因河南财力不充,特将新军营制、饷章酌加变更,旋得清廷照准。此银两票为解决新军营军饷问题,于十月十五日填制。
票面加盖三枚朱印。背面告谕上加盖红色藩印。是货币发行之官方法定授权。只有加盖了印章才具备货币之价值,具备法偿的魔力。
下边栏框加盖字号“为一百三十二”和票面呼应,形成双面号码防伪,在清钞中颇具特色。左侧以“豫泉官银号”为骑缝防伪。
近年,在海外发现河南豫泉官银号二六汴公砝平足银壹两银票,为目前仅有的唯一流通并存世的河南豫泉官银号银两票实物。沧海桑田间已然金玉珠贝,填补了豫钞之空白,意义重大。此钞数年来,一直流失于海外,甚为可惜,为中国集钞界之遗憾。
据SPINK向首席收藏介绍,河南豫泉官银号壹两在市面也极为难见,拍卖会纪录也少之又少,2011年1月SPINK专场曾有一枚上拍纪录,并以190万港币成交。而SPINK2019年3月香港春拍上,将有一枚PMG30的光绪31年河南豫泉官银号壹两上拍,目前此枚估价100-130万港币。
声明:首席收藏(shouxi.com)独家稿件,作者苏骏,SPINK授权发布。
(首席收藏网|shouxi.com 苏骏)
延伸阅读
- 设计师解读隶书纪念币:书于简牍 云梦初醒 (2019-05-30)
- 解读射击节币章:日耳曼民族百年文化之见证 (2019-09-06)
- 设计师解读生肖鼠:打破平衡感 本轮完满收官 (2019-12-04)
- 苏骏:江南裕苏官银钱局伍百文"桃邑"地名券 (2020-11-27)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