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免费注册 | 联系客服

客服QQ:18520648
微信账号:shouxicom
电话:0086-10-62669610

| 手机首席

关注首席官方微信号
掌握最新最全钱币动态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联合创办 CICE/HKCS 系列钱币展销会

首席收藏网 > 钱币资讯 > 精品鉴赏 > 正文

民俗钱上的高考:穷苦百姓进仕途的最好机会

http://www.shouxi.com 2018-06-07 08:30 首席收藏网

6月7日,又一批孩子将步入高考考场,迎接人生大考!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大多是在2000年出生,我们眼中的“00后”正式走上高考舞台。据报道,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估计超过1000万,达最近十年来的最高值。明天,高三学子将走进高考考场,为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奋力一搏,绽放自己的人生精华!

都说当今的高考苦,近乎要把学子们逼上梁山。殊不知,还带的科举制度更是痛苦不堪,古代的科举相当于现在的高考,是我国旧时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考试。

科举和高考对于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改变读书人命运的重要渠道。因为“朝田舍,暮殿堂”,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起源于隋朝,自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之久的发展历程。

不管是古代的科举亦或是现在的高考,考生都需要走独木桥,都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现在人喜欢比较古代科举VS现代高考,其实,都不容易!古代科举更难,因为现在可以出国留学,另辟蹊径。

古代读书人的主要出路,就是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后就有功名,才有当官的可能。所以说,科举是凭考试成绩进入仕途,这个制度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

在封建社会,文人都把参加科举考试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经,所以才有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等数不清的名言警句。

上述这些科举制度和读书思想、出人头地的观念在民俗钱反映很深。因为民俗钱是当时社会民风、民俗的具体反映,故科举的许多重要特征都在民俗钱中有所表现。

1、描写家族科甲连绵

明、清称科举为“科甲”,凡经科举考试中举人、进士的都称“科甲出身”。我国古代各大家族都希望弟子科甲盈门,当官者多。一方面是求取功名是为了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百姓谋取福利,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好名声。清代有的家族通过科举考试,几代人都是进士出生,都曾任知府以上的官职,荣耀显赫。

\

如,科甲连绵背如意钱。面文四字“科甲连绵”,楷书对读;背“如意”二字横读。清代铸造,直径49.2、厚3.4毫米,重44.3克。制作较为精整,文字高挺,书体流利,笔画细劲,棱角峻。

2、描写高中状元

旧时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状元”制度于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明史·选举志》云:“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弟。”及第,即科举考试列榜有甲乙次第,凡考中状元,都称状元及第。

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史上,曾经产生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状元确实凤毛麟角。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

\

如,状元及第背福禄寿钱。面文四字“状元及第”,楷书对读;背穿上隶书“福”字,穿左右下面分别铸有蝙蝠、鹿、寿桃等图案,寓意“福禄寿”。清代铸造,直径51、厚2.2毫米,重33.3克。

\

如,蟾宫折桂背雁塔题名钱。面文四字“蟾宫折桂”,楷书对读;背文四字“雁塔题名”,亦为对读。清代铸造,直径40.8、厚1.5毫米,重15克。“蟾宫”即指月宫,“折桂”是指攀折月宫中的桂花,寓意在科举考试中得中。

这一典故出自《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郄诜以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自诩,后来专门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雁塔即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唐朝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所以用“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

\

如,状元及第一品当朝背魁星点斗钱。圆形圆孔,清代铸造。面文“状元及第一品当朝”,楷书旋读。背魁星站立于海中鳌头之上,脸朝右,一手捧斗,一手握笔,穿上有北斗七星,穿左四字“文星高照”。直径61、厚2.9毫米,重51.2克。

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传说魁星是个才子,曾连中三元却因貌丑被逐出皇宫,愤而跳入东海,玉皇深悯其人,赐朱笔一支,命其掌管人间科举文运。故魁星神像头部像鬼,其手中执笔,意思是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鳌头,是指皇宫殿前陛阶上镌刻的巨大鳌鱼,古代凡翰林学士、状元和承旨官朝见皇帝时均要立于陛阶正中的鳌头上,故称入翰林院为“上鳌头”。

\

如,金榜题名背状元。面文“金榜题名”四字,楷书对读。背“状元”二字,楷书横读。直径35.6、厚1.8毫米,重11克。

金榜题名是指明清时期皇帝在金銮殿传胪唱名,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和进士后,状元领诸进士拜谢皇恩。然后把姓名写入“黄榜”,捧出午门,在鼓乐御杖导引下,经承天门(现天安门),出长安左门(位于天安门前的东侧),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内。

“金榜题名”古代科场举子殿试后梦寐以求的事,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跳龙”,步入政坛,成为新一代的权贵。

3、描写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是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明人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道,“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牛斗。”商辂是浙江淳安人,曾官至明代首辅。他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连中三元”的。

连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在漫长的古代科举考试中,共有17人连中三元,其中文科有14人,真可谓寥寥无几。

\
\

如,文星高照背连中三元钱。面文四字“文星高照”,楷书对读;背文四字“连中三元”,亦为对读。清代铸造,直径51.8、厚2.7毫米,重34.5克。

\

文星高照连中三元背和合如意钱。形制为圆形圆孔,清代铸造。面文八字“文星高照连中三元”,楷书顺读,文字与外廓之间装饰有卷草纹;背穿左为荷花,穿下为宝盒,穿右为笔、元宝(银锭)、如意,谐音“和合如意、必定如意”。直径45.5、厚2毫米,重19克。

4、描写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窦禹钧的五个儿子都很聪明好学,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当朝太师冯道曾赞其“教子有义方”,“丹桂五技芳。”五子登科后来成为民间谚语,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禹钧五子一样取得科考成功。

\

如,五子登科背福禄寿喜钱。形制为圆形圆孔,清代铸造。面文四字“五子登科”,楷书对读;背蝴蝶、鹿、灵猴捧寿桃、喜鹊,谐音寓意“福禄寿喜”。直径48.4、厚2.3毫米,重27.1克。

因为科举制是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公平公正,使得寒门孺子只要苦读就得以进入仕途,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所以历来莘莘学子头悬梁锥刺股,不惧十年寒窗苦,前赴后继参加科举应试。同时也促进了当时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统观民俗钱中有许多表现描写当时科举考试的诗句和图案,通过赏析,我们既可了解科举考试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又能想寒门学子期盼通过铁砚磨穿、青灯熬干式的努力可以金榜题名,还能体会到科举得中后那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欣喜若狂和得意洋洋,以及对“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的期盼。

声明:本文为王纪洁原创,"钱法堂"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拍品推荐

民国12年龙凤壹圆小字

价格:USD 600,000

结标:2023-10-12

光绪重宝宝源当拾雕母

价格:RMB 2,702,500

结标:2023-12-01

湖北省造双龙一两大字

价格:RMB 4,312,500

结标:2023-12-05

2010云冈石窟1公斤金币

价格:RMB 2,185,000

结标:2023-12-19


钱币日历 DATE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