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t Error造币厂错误:硬币的多肉如何来的
http://www.shouxi.com 2024-07-19 17:20 首席收藏网
“此之破缕,彼之锦衣”,用来形容带有造币厂错误(Mint Error)的硬币再合适不过了,追求无暇品相的收藏者可能对于这种“天生的瑕疵”无动于衷,好奇心强的人则往往抱着雀跃的心情将其视为珍品,一种意外之喜。
在众多造币厂错误中,“多肉”可能是尤为让人混淆的术语,此“多肉”和“多肉植物”完全没有关系,而是要按照字面理解,“肉”指的是用于铸造钱币的金属材料,延伸来讲即是“多出来的金属块”,我们通过下面的几个小例子可以获得更直观的概念。
图中这枚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普制纪念币,已经用白线圈出产生“多肉”的区域,在人物伸出的手指右侧,有一个明显不符合设计雕刻意图的金属疙瘩,乍一看仿如一只小虫子停留在该处。
我们用多倍放大镜仔细观察,即可清晰地看到这个小金属块呈不规则状,说明在压铸时,工作模上对应金属块的区域产生了脆性损伤,一个形状如上述小虫子状的碎片从工作模本身脱落,留下了凹坑,用这副工作模压铸产生的纪念币就会带有相应的额外金属块,英文中用“Die Chip”描述。
那么在一枚硬币上,哪些位置容易产生“多肉”的情况呢?以实物经验来看,通常都位于易发生脆性破坏的区域,例如设计的边缘、设计元素内部和两者之间的狭窄间隙。这些模具崩裂的伤口边缘往往很清晰,至少有些不规则。具体点说,看主要文字的字口、主图浮雕的纤细末端(人物手指、建筑尖顶、花卉枝条等)、年号数字等处。这枚宁夏自治区纪念币的国名中的“共”字有一处额外凸起,是比较典型的文字字口“多肉”的情况。
如纯以数量计,流通硬币产生“多肉”(Die Chip)的情形似乎应比普通纪念币多,然而事实上却截然相反,在同一种流通硬币中,“多肉”所处的位置、形状、大小更加丰富多样,一模一样的很少,而纪念币的沉淀远不如流通币,同一种“多肉”重复出现的概率要高得多,人们也更容易从出厂原卷中批量发现。下图是一个年号数字闭合处产生多肉的例子。
铝分币也会出现表面多肉的情况,而且通常尺寸较大,发生多肉的位置也集中在更大的图纹浮雕旁区域。
随着造币技术和材料的更新迭代,现代造币厂使用的工作模具的耐印量已远非早期模具可比,质检也更为严苛,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杜绝工作模局部脆裂产生凹坑的瑕疵,金银纪念币也不例外。
“多肉”的位置、大小分布并无定式,它的戏剧性跟上述两个因素却又息息相关,如果能与硬币的设计图案组合,形成“言外之意”,平添的趣味性往往也吸引收藏者愿意花更大的代价进行购藏,当然钱币原有的稀有度也有叠加的效应,这也符合猎奇的心理规律。一枚整体造型奇异的稀有硬币,经常是让人孜孜以求,争相猎取。Mint Error硬币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钱币学领域,我们在下一期将继续分享另一种视觉上更为奇特的造币厂错误。
声明:本文由“NGC”官方授权转载。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