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铸钱币趣味十足 评级新认证助增强市场认可
http://www.shouxi.com 2023-09-15 09:17 首席收藏网
首席收藏讯 在钱币收藏领域,除了常见流通的"标准品"外,还有一些由于在铸造流程中各种因素导致出现”错铸币”或者称”问题币”,有些可谓趣味十足。这种币对实际价格的影响各有不同,不少藏家也持有不同观点。其中的一部分钱币,也由于发现量或认可度等因素,得到评级公司的版别独立认证,本篇就分享有关部分类型错铸钱币的一些信息与知识。
背逆币是在铸压时,由于模具的意外旋转,导致硬币的正反面图案产生了一定角度的轴心偏移,从而使得硬币正背面的图案相较正常情况朝向不同。这种错误产生的硬币就称之为背逆币,其两面朝向不一致所构成的偏差角度即为背逆的度数。
背逆币的珍稀度与这种错位角度直接,通常情况下,在背逆币中,错位角度在15度以内相对常见,而背逆约45度则就少了许多。而背逆度数较高的硬币非常少见,例如像90度至180度的偏差几乎很少有机会出现,因此数量非常稀少,当背逆度数达到180度时,背面图案相对于正面来说是颠倒的。随着现代造币工艺水平和流程的不断进步,背逆币出现的概率正在逐渐减少。
在一些钱币上,会出现一面的图案在另一面犹如影子般的形式出现,一般就被称为透打。透打币主要是由于在铸压过程中施加了过大的压力,以及币胚略薄时,冲压后在硬币的一面上能够隐约看到另一面的图案轮廓。透打现象在一些如船洋银元和部分铜元等品种中相对较为常见,且程度可能有重有轻。
偏打币,是在高速冲压过程中,由于币胚错位而导致钱币表面的图案没有按照正常位置进行压印,而是相对正常图案发生了向一侧的偏移,这种现象被称为偏打移位。通常情况下,偏打币的出现是因为币胚未能完全进入模圈内部,这时当模具冲压下来后,图案就会发生偏移,偏移的程度与币胚进入模具的多少直接相关。
关于复打币,一般认为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钱币压铸过程中,由于机器联动失误等原因,在正常一次压制后,又重新压制了一次甚至多次,导致硬币图案或文字稍微偏离、挤压或重影等情况。
而第二种情况则与模具相关,制作钱币的工作模具时,需要用原模进行操作,有时会进行多次冲压,以达到合格工作模的标准。如果在反复冲压的过程中,工作模略有移位,就会导致模具图案出现两次或更多的复打现象。当使用具有复打情况的工作模具进行钱币铸压时,这些复打的图案就会体现在钱币上,形成模具复打。与前述的正常模具在币胚上重复压制产生的复打情况不同,这种模具复打是由模具本身而产生的,所以与一般的错币有所不同,很多人认为严格意义上也属于错版币的范畴。
对于一些满足相关条件的版别,权威评级公司也在不断添加补充相关细分。如在今年5月份,PCGS就对民国八年袁世凯像壹圆中的肩章模具复打版,宣布做了新版别认证标注。类似这种对于版别的新认证,也会有助于其被更多新老藏家认知认可。
相较于以上部分可能不太好辨认的错币类型外,合背合面钱则称得上一眼可辨。合背钱是指两面都是正面的图案和文字,好似两枚币背靠背合在一起。反之,如果两面都是背面的图文露出,就像是两枚币面对面制成的,那就是合面币了。
这个概念源于古钱币收藏领域,古钱币藏家们很早就发现了这些特殊的钱币并记载下来,它们的两面都是正常钱币的正面或背面。例如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的钱币学者翁树培,在《古泉汇考》中记载道:"有偶误以两面相合者,其背亦相合矣,今所见五铁货泉有一钱两面皆作面文及两面皆作背文者,是此故也...",将这种情况解释为两个钱范错误配对而形成。而清代咸丰年间的古钱币学家、收藏家李佐贤,在《古泉汇》中将无论两面同为正面或背面都称之为"合背"。后来随着人们进一步细化,逐渐形成了合背合面的说法。
在近现代机制币的压印过程中,由于设备上所使用的模具,并不容易因误操作而错配,再加上近现代机制币的品控相对古钱时期更为严格。因此机制币中的合背合面币很多并非出自失误,而是有意为之的戏作币一类。
综上所述,随着近现代铸币工艺的精进,造币厂检验日渐严格,所谓的错币会越来越少,之前流传下来的这类钱币,也由于比正常的标准品稀少而受到藏家所关注。加之权威性评级公司在日常工作的资料信息积累过程中,对其中达到一定标准的版别进行独立认证,相信也有助于当中更多的版别类型被藏家所了解和熟悉,从而进一步得到更大的市场认可。
(首席收藏网 | shouxi.com 三戒)
延伸阅读
- 视频:PCGS公布钱币评级要点 用灯和镜有讲究 (2016-03-14)
- PCGS评级知识小课堂:什么是第三方评级认证? (2018-05-29)
- PCGS评级知识小课堂之二:什么是谢尔登评级 (2018-06-07)
- PCGS纸钞课堂:因财政窘迫而发行的大清宝钞 (2018-07-03)
- PCGS纸钞课堂:时常伴随机遇和陷阱的错体票 (2019-10-10)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