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汽车诉历史:观高原上公路的百年变迁
http://www.shouxi.com 2017-11-23 09:00 首席收藏网
想要收藏好钱币,仅仅靠喜欢、了解一枚钱币是远远不够的,而更需要的是了解与这枚钱币有关的一段历史,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更好得了理解其中更深层的含义。贵州汽车是我们很熟悉不过的机制币品种,而它上面则记载了贵州公路的百年历程,以为下微信公众号“铸在钱币上的历史”弘毅夫编著的《贵州公路的百年变迁》全文。
关注贵州是始于二十多年前。上个世纪九十年中期,国家出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战略部署,青岛对口帮扶的对象就是贵州的安顺、铜仁。
当时青岛的媒体进行了连篇累牍地宣传,记者们纷纷到实地采访。在介绍贵州的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报道了当地人们在贫瘠山区中生活的艰辛,以及失学儿童衣不蔽体、破肩漏踵的窘迫;更描述了他们受制于道路交通的阻塞,而走不出大山、走不出贫穷的无奈。这唤起了岛城民众的朴素情感,贵州成了青岛人民远在西南深山的牵挂。
我也一直在关心贵州的发展。看电视上讲,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建成通车,贵州的交通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按耐不住,索性就来了次贵州游。
坐着汽车行驶在贵州的高速公路上,扑面而来的是翠绿的山峦,一座接着一座。放眼望去,我终于形象地感受了那句成语,什么叫“连绵不断”。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 之说,它地处山区丘陵地带,也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俗语,说得也是贵州。
身在其中你才能深刻的体会到,公路对贵州意味着什么!要想走出大山,只有改善交通,才能改变贵州的面貌,这也是贵州人民上下的共识和渴望。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时任贵州省长的周西成就有强烈地修筑公路的愿望。当时贵州的陆路交通均为驿道和人行小路。他清醒地认识到到“疏浚交通,畅达物流乃当务之急”。
周西成是当时盘踞西南的军阀,出任贵州省长,还兼任着国民革命军第25军的军长。但他又与一般的军阀不同,是个雄心勃勃之人。做事很执着,也有些远见。他知道要很好地控制贵州,在西南立足,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必不可少的。故此他视修筑公路为“开贵州之生路,辟全省之财源”。
1926年冬,就任省长不到三个月,他就下令修建省城环城公路,在贵阳头桥举行了开工典礼,并携太太和家人带头参加。他发动全城居民和中学生参加筑路,作为奖励,每个学生收工时每天还能得到小洋一角。这是贵阳修的第一条公路,也是贵州修筑公路之始。
当时一般人感到很奇怪,贵州四面没有公路,不通车。省城修公路有何用处?反对者有之,讥讽者有之。他的老上级也曾任贵州省主席的卢焘向周西成提议,得设法买一部汽车,运到贵阳来示范,打开人们的眼界,使大家知道修筑公路的好处。
在得到周西成的同意后,1927年春,卢焘去香港买了一部福特牌(也有说是雪佛兰)七座汽车。在广州聘请了司机,从水路运往贵州,但途中历尽险阻,汽车甚至沉入水中,后将汽车拆卸,雇人手抬肩扛,经过十多天终于运到贵阳。复装后,把车开到省政府门前,向周西城报喜。并请周西成上车,沿环城公路巡视了一遍。
当时正值贵阳在团坡开运动会,汽车开到运动场转了几圈,全场轰动。城里居民奔走相告,家家户户扶老携幼,上街看汽车。周西成还特地贴出了一张布告:“汽车如老虎,莫走当中路,若不听劝阻,轧死无告处。”这是贵州的第一辆汽车行驶在贵州第一条公路---环城公路上,可让老百姓开了眼,对修路作了极好的宣传和动员。

当时的贵阳环城公路,宽三丈,全长21里,由头桥修至省府路,用石块铺成。我到贵阳时循迹至此,发现省府路,虽有拓宽,但还基本保持着原貌。不过以现在的标准看,它还是显得狭窄局促。石块铺就的路面,经过岁月的磨砺,已如玉石般润滑,历久弥新,直到今天它依然还在敞开胸怀热情地拥抱着往来的车辆。
同年,周西成还乘热打铁地制定了《贵州全省马路计划大纲》,勾画出以贵阳为中心的全省公路网,这是贵州历史上最早的规划建设蓝图。当时按照该规划施工,修建了贵北路,从贵阳至桐梓以达赤水;贵西路,自贵阳经安顺至黄果树;贵南路,由贵阳经都匀到独山;贵东路,自贵阳经镇远通湖南。至此,贵州修通了东西南北四大干线,可达川、桂、湘、滇四省。周西城在贵州交通的近代化上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8年(民国17年),以贵阳为中心,西起安顺北至桐梓的省道正式竣工。为庆祝这第一条长途公路的通车,周西成命造币厂制作银圆五万枚以资纪念。
周西城早在上任之初,为摆脱战乱造成的财政困难,改善财务、整顿金融,即下令购进铸币机器,在贵州市南郊虹桥,建立了贵州省造币厂。该厂还仿铸了四川军政府银币和铜币。
周西城下令铸造的这枚银币,正面中央沿用了“四川军政府银币”的芙蓉团花,四周环列“贵州银币”,外圈上钤“中华民国十七年”,下为“壹圆”;背面中央一辆汽车置于草坪之上,外圈上钤“贵州省政府造”,下列“七钱二分”。此币俗称“汽车币”,是世界上唯一以汽车为图案的流通银币,在收藏界知名度极高,深受藏家喜爱。
此币确实有些特点,币面的草丛是由28根草叶组成,暗指造币时间是1928年,又隐约以草叶勾划出“西成”二字,隐示后人,不要忘记周西成主持修路,引进汽车的功绩。同时它也作为一种防伪标记。
贵州第一条公路开通后,周西成也想为自己树碑立传,将自己的形象和名字直接铸于钱币上,但于法无据,他自己底气也不太足。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别出心裁地铸造了“汽车币”,用自己的名字作为了暗记。

但此举当时也受人非议,尤其是当地算命的认为他犯了大忌,名字在车轮下,代表他要惨遭与汽车有关的横祸。后来,他也确实死于非命。1929年,他在平定军队的动乱时,因所乘的汽车超越自己的部队太远,遭对手包围被杀身亡。不知这是占卜者事前的料事如神,还是事后的牵强附会。
周西成死后,为纪念他为贵州做出的贡献,贵州各界名流四十余人,联名向继任的贵州省主席毛光翔申请,共同出资在贵阳的市中心为周西成塑立了铜像,以彰其政。
这座享誉筑城的“铜像台”,是座独特的建筑,设计考究,以石为砌,工艺精湛,回廊石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周西成站像基座上,刻有他的生平介绍。据说铸像仅乌铜就用去了4吨多,鎏金镀面,其极尽哀荣。(惜,解放后被拆)
周西成主政贵州,只有短短的三年。他办实业、兴教育、肃匪患、理财政,做了不少有益的事,但他最突出的功绩还是修筑了一系列公路。前后共修了两千多里,通车里程一千余里,修筑各类桥梁150余座,全省公路初具模样。他还安排人对抗战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史迪威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进行了勘测。在桐梓周公祠中,尚存有一方石碑,喻其为“筑路先锋”。直到近百年后的今天,贵州百姓提及此,对其依然多有称赞。
但周西成修筑公路,也有些不顾客观现实地蛮干,特别是逼迫黔民修路的做法,也使贵州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公路的修筑,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周西成修路十分冒进,在当时的条件下,同时修筑四条主干道,还有一些支路,对贵州这样落后的省份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为按时完成,周西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激进措施。经费虽主要由省财政支出,但同时设立了筑路捐。筑路人员,采取发动民工、士兵、学生、灾民等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加筑路,但主要还是强制公路沿线的民众义务修路。据《贵州交通史》记载:“人民裹粮走数百里外,终日力作,夜宿又无栖止,极寒疾病,死者十之五六。”
这种不计后果的修建公路方式,使百万贵州人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民众受到了沉重的经济和繁重的劳役的双重压迫,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公路的修建,需要科学的规划。周西成修路时,因财政困难、时间紧迫、技术人员及仪器缺少等原因,只能边勘测边施工。丘陵地区往往因循原有的驿道,许多线路很不合理,更谈不上科学。虽修了不少公路,但很多路段根本不达标准,只能勉强通行汽车。
周西成修建公路,尽管主观上有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目的,而且存在诸多不足,但从客观上讲,他促进了贵州的交通从古代驿道到近现代化公路的转变,也顺应了贵州形势发展的需要。
周西成的继任者们,却是“一蟹不如一蟹”,也缺乏他的雄心。解放前的贵州公路交通再无大的发展。
贵州的交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还是近些年的事。我国修路架桥的技术现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逆天的工程,其中就包括北盘江大桥。贵州有了用武之地,公路建设更是日新月异。贵州已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连接沟通贵州各市县的公路网,成为西北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从贵阳包车到北盘江大桥时,司机问我具体地址。贵州人竟然不知道北盘江大桥?我信心满满地说:“那你就跟着我的导航吧。”
一路在导航的指引下,来到目的地,下车后,我自己也有些疑惑了。司机不以为然地对我说:“这样的大桥在我们这多得是”。他告诉我有好几个北盘江大桥,百度一搜果不其然,竟有六、七个之多。

桥高565米的世界第一高桥,叫“都格北盘江大桥”。而我却到了“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但此桥也有318米高。站在桥旁,我还是难以想象没有桥怎么能到达对岸,依然感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作为青岛人来贵州,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连游览景点都享受优惠。虽然没看到世界第一高桥,但或许这是个美丽的误会,给我一个再次来的理由。
到贵阳时,正赶上“贵阳数博会”。贵州开始建设发展大数据,现在不光要打通货物流,还要打通信息流,建造信息高速公路。
贵州的交通发挥了它的后发优势,经历着化蛹成蝶的“蜕变”;大数据时代的贵州已先行一步,更是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嬗变”。贵州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坚信。(铸在钱币上的历史 弘毅夫)
延伸阅读
- 浅析贵州汽车版式:3叶虽最名贵或并非最稀少 (2014-01-01)
- 浅谈贵州汽车币:三叶版式最稀少 草丛藏暗记 (2016-08-12)
- 浅谈川型贵州锭与七日票:军阀混战时期缩影 (2017-12-15)
- 孙浩:周西成买的什么车? 或为二手而不自知 (2019-10-25)
- 赏贵州钱币名誉品竹子币 两处暗记来源解读多 (2024-05-24)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