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川商锭之梦起汉源 犹如深谷绽放的幽兰
http://www.shouxi.com 2017-07-16 11:42 首席收藏网
任何一种事物的缘起都会勾勒出一个地域的轮廓,谈及四川商锭的流通则绕不开这一个呼之欲出的名字──汉源。
现如今,当我们在百度上搜索汉源,会出现关于汉源在中国最出名的三件事是:汉源花椒、古路小学和汉源事件。不过,它们都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汉源为何与商锭流通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图1)。
一 汉源独特的地理位置
展开地图,自成都出发沿西南方向经雅安、过荥经就到汉源;再往下经石棉和冕宁便至西昌。从前商旅马队从成都到汉源绝非易事,必须翻越主峰海拔3300米的泥巴山,泥巴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和汉源两县之间,山顶终年积雪,山路异常的崎岖难行。泥巴山垭口海拔2552米,既是著名气候分水岭──大相岭,也是商帮马队的必经之路。登临泥巴山垭口自东北方望去:便见神山贡嘎,隐隐相现;孤绝峰顶,白雪皑皑;群峰连环,庄严肃穆。久而凝之,心间便得一片空明,几近物我两忘。银装素裹的仙境里再不沾染人间一丝烟火,从心头涌起的暖流竟将正在悄悄落下的絮雪化成了梦,只因商旅马队翻越垭口意味已完成最艰险的一段旅程。
今天从雅安到西昌距离仅299公里全程高速公路,非常便捷。国道108线形似飞龙(图2),凌川西平原而下,贯穿汉源全境,是成都取道西昌、攀枝花的必经之路。更是分至泸沟湖、海螺沟、云南等旅游胜地的咽喉要道。大相岭又叫泥巴山,《华阳国志》叫长岭。大相岭凭借自身极佳的地理位置长期在古代的交通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举世闻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就取道于此,道路名唤相岭古道。据传诸葛亮南征时走的就是相岭古道。后来明代文人杨慎被贬云南,亦曾由相岭古道入滇,并留下了“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的著名诗句。
年华弹指,白驹过隙。随着泥巴山10公里隧道的全线贯通(图3),曾经的天险彻底变为泱泱通途。汉源也慢慢从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变为可既行即达的县级小山城。汉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成都和西昌的双重门户。
二 商业贸易的集散要冲
明清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茶马古道,以滇藏道、川藏道和青藏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支线构成繁荣忙碌的商道系统,而川藏线居中承上启下呼应南北两条大道,汉源有恰好处于川藏线的中枢,自古以来,成都的丝绸,雅安的茶叶,乐山的盐巴,西藏的马匹药材,云南乃至南亚的珠宝玉器,全在这里汇聚中转。汉源就像一朵在深谷中绽放的幽兰,静默含羞,但其自然散出的清香总能温暖地抚慰着风雨中旅人的孤寂与忧伤。
三 拥有银锭存续的肥沃土壤
古建昌即今西昌,至今凉山彝区仍保留婚姻中以银锭作聘礼的习惯,男方在订婚时一般都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银锭,此俗缘于彝族长期用银锭的习俗。凉山在清末民国时期大量种植罂粟,制成烟土后皆以银锭交易。当时由于彝区相对封闭独立,汉人无法进入彝区交易,汉区与彝区接壤的汉源因此成为进入彝区的桥头堡。由于大量的早期(四川官锭、商用锭)十两银锭已经被彝区多年鸦片交易消耗,无奈之中,商人只好把川内川外大量流入的银元及外省各地五十两银锭均在汉源重新熔铸极具地方特色的汉源新银锭,来满足彝区市场的需求,这样庞大数量的银锭就在彝区流通和积淀在广大彝区的彝族同胞之中。
白雪皑皑的泥巴山守卫着汉源的一方净土,那山、那水、那云、那树无不象征着汉源风土里最为娴美曼妙的那抹姿态,犹如熔铸于此地的银锭般精气内敛,气韵悠然。纵在千古漫漫的光阴长岁里依然闪耀着令人目眩的光华。(川锭博物馆 陈享东)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