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C为币坯分层提供标识 金属片分离视为个体
http://www.shouxi.com 2023-02-21 09:17 首席收藏网
在种类繁多的造币厂错误中,有一种情况被称为“币坯分层”(Lamination),是早期流通硬币中较常见的现象之一。这类币的成因与坯材的成分和纯度有关,通常是有异物混入币坯板材的制备阶段,如润滑油、粉尘、油脂、炉渣或气体等,因为某种原因混入了板材中,并滞留在金属的表层之下,使用这种含杂质的币坯压铸的硬币,其局部就可能发生表皮裂开和剥落,因为金属之间的局部附着力变弱了,一些战时铸造的硬币如杰弗逊5美分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Mint Error - Reverse Lamination
现代中国币的“币坯分层”多发生在流通硬币上,涵盖了各种主流材质如铝、钢芯镀镍、铜币,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上我们也偶尔能看到,只是程度比较轻微而容易被收藏者所忽略而已。
NGC的评级封装不仅准确地对Lamination进行标识,而且其坚固和高透的封装盒对此类硬币提供了保护,有些币坯分层的情况比较有戏剧性,剥离的金属表皮在压铸后仍附着在硬币上没有脱落。

Mint Error - Reverse Lamination
如图所示的1993年野生动物大熊猫5元纪念币,熊猫胸口位置有一处非常明显的金属表层剥离,呈三角形,在金属薄片上还保留着清晰完整的压印图纹,旁边的“伤口”处则呈现较浅的同样图案的痕迹,这种戏剧性无疑是收藏者孜孜以求的,因而倍显稀有,更受追捧。

有些币坯分层的情况,表现为金属表层下方的微微隆起,形状大小各异,就好像浅浅的气泡一般。如图所示的1985 西藏自治区普制纪念币,面值“1元”的左侧底板处并不平整,由于隆起的程度小,只有通过转动硬币,在一定的折光角度下才能观察到。


当这种隆起以比较显著的状态出现时,通常会贯穿币面的大部分区域,包括底板和浮雕本身,“气泡”维持在没有破裂的状态下,NGC在进行错币认证时将标识为“Lamination Bubble”。

Mint Error - Reverse Lamination Bubble

Mint Error - Reverse Lamination Bubble
其受欢迎程度显然也就跟气泡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币的品种紧密相关。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硬币出现不仅仅是表层的局部剥离,而是从横截面水平“剖开”致使硬币分离成两片。

如果两个金属片仍粘连,会被标识为俗称“Clamshell Lamination”的造币厂错误,因形如蛤壳而得名。当金属片完全分开时,各自保留了正面或背面的浮雕,NGC将视其为独立的个体进行单独标识和封装,此类造币厂错误因罕见而颇受收藏者欢迎。
声明:本文由“NGC”官方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 NGC评级庆祝中国新年 推出中国新年双语标签 (2013-12-18)
- 剖析4大评级机构乱战格局 生死肉搏谁能存亡 (2014-01-02)
- NGC首席收藏正式签约 联合打造钱币评级服务 (2014-02-14)
- NGC推出免费交叉换盒服务 再次承诺真伪担保 (2014-02-28)
- NGC/NCS/PMG参加香港钱币展 现场评级有特惠 (2014-03-16)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