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届鼎峰联谊会名珍迭出 揭秘旧时大家标准
http://www.shouxi.com 2014-07-23 12:45 首席收藏网


点击观看:第二届鼎峰珍稀钱币联谊会现场组图(29张)
北京时间7月23日消息,由钱币收藏大师、鼎峰拍卖董事长陈吉茂先生发起的“第二届鼎峰珍稀钱币同好联谊会”,7月19日在其上海居所进行。诸多国内顶尖的钱币学者、藏家、币商欢聚一堂,就钱币收藏理念、心得进行了交流,每位与会者各自带了部分个藏钱币,并进行相互交流欣赏。
相比一个月前的首届鼎峰珍稀钱币同好联谊会,受邀参加本次联谊会的成员也略有增加,出席者包括:陈吉茂、施新彪、桑国裔、赵强、李漾、罗联恰、郭林、何代水、周沁园、周大为、姚煜、沈小宝、洪进成等,另外和上次联谊会略有不同的是,此次出席者均被要求自带数枚个藏钱币交流学习。
此次联谊会依旧是安排在陈吉茂先生上海莘庄居所进行,7月19日下午,17名参会者首先分享了各自带来的珍稀钱币,这些钱币包括传统珍品:湖南光绪七钱二分、湖南光绪三钱六分,上海壹两无射线版,广东七二反版壹圆、广东七三反版壹圆,户部中字壹两,龙凤小字金币,上海足纹银饼等。
此外还包括稀见币章及错配钱币:农工商纪念章大全套,民国18年孙像贰角样币、民国三年袁像合面一元、中元一对(林国明书中原物),戴帽黎元洪背湖北龙,云南七钱二分加厚合金样币,造总1.44镍样光边,民国25年壹分银样,湖北镍质五分,华兴一分银样,甘肃孔造五文光边,珍稀川康辅币等。
每位与会者也详细介绍了藏品来源及得到的过程,并且探讨了各自收藏观点。以中字壹两为例,年轻藏家周大为认为,目前所谓的原铸及后铸存在误区,因为后铸也是原模后打,只是因为模具生锈致使后打币存在“痱子”,但并非传统的后铸——即后刻模再打,包括庚子京局,其实也是这种情况。
在珍稀赏析过程中,联谊会发起人陈吉茂先生也分享了多年以前的趣闻,包括他与张秀青、刘改造等其他台湾顶尖藏家,以及国际钱币大师Goodman聚会交流的故事,并且介绍了80年代大家认定的机制币大藏家标准,需要拥有“三两银”,其中包括三枚壹两银币:户部一两、北洋一两、上海一两。
“三两银”的概念其实也是借用著名贵州谚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贵州多山,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气候独特,加之雨水多,长期贫穷落实,于是旧时大家就用幽默的方式调侃“脱贫致富”的标准——“三两银”,即如果拥有三两银子就算是富庶之家。
而机制币收藏圈也借用“三两银”的说法,用以衡量作为一个藏家是否登堂入室,进阶成为大藏家。因为这三枚一两在任何时期都比较昂贵,同时也非常罕见罕见,具备实力的同时,更需要机缘巧合。实际上,这一标准目前也同时成立,也很少有藏家能够实力和缘分,同时纳藏这三枚一两。
相比之下,在上世纪3、40年代,钱币收藏氛围非常浓厚的上海,衡量大藏家的标准也是三枚钱币:广东七三反版、浙江魏碑体七钱二分、湖北本省七钱二分。显然,尽管标准略有差异,但都是顶尖珍稀钱币,就单枚币而言,湖北本省七钱二分收藏难度要更大,也是真正的机制流通币之王。
作为首席收藏专家顾问团成员的施新彪老师,在第二届联谊会之前,在首席收藏论坛发布了《>老一辈钱币专家的鉴定研究成果应予尊重》的帖子,讲述了老一辈钱币专家严谨的学术之风,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伪品制作工艺及流程。期冀泉界不要轻易地去质疑、甚至否定老一辈钱学专家的研究成果。
施新彪老师还列出了各地源出清晰的伪品,详尽的资料依据使得判定变得无可争议,辅以珍贵的拓片,更是一目了然。此贴恰好与国内机制币专家、资深泉商桑国裔此前转发>海外名家收藏的耿爱德旧藏“西藏一两”形成呼应,也为此枚钱币的源出、真伪做了比较权威的解读和结论。
恰好,施新彪老师与桑国裔也均为鼎峰珍稀钱币联谊会成员,在随后的交流中对此枚钱币再次探讨。在听取了施新彪老师的阐述后,陈吉茂先生也表示自己此前对这枚钱币的理解可能有误。施新彪老师谦虚表示,其实这个品种在上博便有研究结果,即便自己不发帖,相信最终也会有正确结论。
实际上,已经举行两届的鼎峰珍稀钱币联谊会,包含目前中国机制币领域老中青三代钱币学者、藏家和币商,不同的背景、学识和经历,使得大家的视野和观点存在差异,却又殊途同归。大家核心的一点共识就是,让钱币的价值回归到学术层面,让钱币收藏的魅力得到更大的升华。
铜元大家何代水先生,以古钱切入钱币收藏,最终“误打误撞”在铜元上成集大成者,施新彪老师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评价这一佳话。何代水先生不但在铜元钱币收藏上取得丰收,更是在铜元学术研究建树颇丰,不落窠臼的研究思路,辅以合理推论,更是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深度。
本次联谊会经历了赏泉、交流、探讨、激辩等诸多环节,这对于机制币研究及文化脉络的厘清,颇有益处。而大家一致对早前,尤其民国时期钱币学者、藏家的学术风格、严谨之风极为推崇,因而对于联谊会的方式及重要意义,又有了新的认识,希望这样的学术研究之风能进一步发扬光大。
声明:首席收藏网(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席收藏网|shouxi.com 亚高)
延伸阅读
- 第1届鼎峰珍稀钱币联谊会 珍品赏析观点交锋 (2014-06-17)
- 偶遇林青禾:为何HA批量上拍 已有收藏新方向 (2014-08-27)
- 珍稀-首席收藏正式合作 资源共享信息更对称 (2015-03-16)
- 珍稀古币估价300万? 全部流拍倒贴4万服务费 (2016-07-13)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