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为宝"花钱藏典故 警醒世人勿利益熏心
http://www.shouxi.com 2017-03-02 08:49 首席收藏网
中国花钱文化博大精深,虽在方寸之间,但几个小小的文字或者图案便流露出古人千年的智慧,这些文字或图案中,除了寓意吉祥多福,表达爱慕之情等之外,还有警醒世人、弘扬正能量的作用,如“不贪为宝”花钱便是其中之一,其钱文以警示后人“为人切勿利益熏心,为官应当清正廉明”而深受钱币藏家欢迎。
"不贪为宝"钱文出自《左传·襄公十五年》中“子罕弗受玉”的典故,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想献给子罕,子罕却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它拿给雕琢玉器的人看,雕玉的人认为这是宝物,所以小人才敢将此玉献给您。”子罕跟这个人说:“我以‘不贪’这个品德为宝,而你以这块玉为宝。你要是把这块玉给了我,那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了。我们都还是继续各自拥有自己的宝物吧。”
战国策作者刘向对此评价说:“拿百两黄金和玉米棒来给婴儿看,婴儿必定选玉米棒;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来给鄙俗的人看,鄙俗之人必选择百两黄金;拿和氏璧和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之言来给贤德的人看,贤德之人必定选择合于道德的至理之言。人的知识愈精妙,他所选择的也愈精妙,人的知识愈粗陋,他所选择的也愈粗陋。”
典故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宋国贤臣乐喜,字子罕,曾任宋国司城,位列六卿,因此又称作“司城子罕”,深受百姓爱戴。在其出任司城时宋国发生饥荒,子罕便把自己的家族借粮食给别人,也不要求归还,同时还以那些缺乏粮食的大夫的名义,借给百姓粮食,使得宋国人不仅没有挨饿,还令众多大夫得以名声。晋国叔向评曰:“施而不德,乐氏加焉”。
也正因着子罕的清廉不贪和爱民之心,使其成为历代贤臣、廉臣的榜样,而“不贪为宝”这一典故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首席数据库中可以查得,在华夏古泉2015年3月聊天室拍卖中,一枚"不贪为宝"花钱,体型硕大,铸造精美,深受钱币收藏爱好者们的喜爱,最终拍出了55120人民币的成交价格。
声明:首席收藏(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首席收藏网|shouxi.com 杰克)
延伸阅读
- 古钱典范之作大观通宝 宋徽宗御书铁画银钩 (2013-11-07)
- 寥若晨星的清钱大名誉品:祺祥通宝宝源雕母 (2014-10-16)
- 令古人叫绝的齐大刀:名家曾赋诗 管仲展高见 (2015-02-05)
- 开平通宝:五代古钱第一名珍 国内无上拍记录 (2015-03-03)
- 组图-揭古钱叠拓教程 轻松几步流传经典藏集 (2015-06-25)
拍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