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川康军御藏纪念币:存世稀罕 深藏历史蕴涵
http://www.shouxi.com 2015-01-26 12:32 首席收藏网
(图1)川康军御藏纪念币
点击查看论坛《川康军御藏纪念币的解读及其它》全文
首席收藏讯 川康军御藏纪念币向来被视为中国钱币收藏中的珍品,存世稀罕令其充满神秘色彩,或许很多人对其尚不了解。近日,施新彪老师作为首席收藏特邀专家,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本品,从而帮助大家全方位的了解这罕见的大珍品。
“川康军御藏纪念币”,银质,直径、重量与二角银币相等。此币正面,中央为刘文辉胸像,上端环铸“川康军御藏纪念币”八字,下方环铸“总指挥刘赠”五字,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壬申”。此币背面,中为双旗图案及公历纪年“1932”等,上端环铸“和爱团结向前奋斗”八字,下方环铸“余松琳监制”五字,左右两侧铸嘉禾图案。
川康军御藏纪念币的铸发背景,无直接史料记载可证。不过,如将间接历史记录与所铸币文作联系解读,还是能够做出合理推断的。
一、川康军御藏纪念币背景推断
1、“总指挥刘”
此币正面的肖像是刘文辉,下方“总指挥刘”指的是刘文辉,这一点,前人已有定论,其正确性也无容置疑。既然此币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刘文辉有直接历史关联,因此,首先了解一下刘文辉的生平应是必要的。
刘文辉,四川大邑县人,1895年出生。著名四川大地主刘文彩是其嫡兄,著名国军将领刘湘是其堂侄。他自幼尚武,13岁时考入四川陆军小学,由此开始其军旅生涯。1914年,考入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毕业回川,得其堂侄刘湘的扶持,在川军中任军官。后又得其兄刘文彩的大力资助,在四川军阀混战中迅速壮大自己的势力,1925年,刘文辉独立掌控的兵力已达四个师。
1926年,川军各部相继易帜,归从国民政府,刘文辉所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刘文辉任军长。1928年,刘文辉出任四川省主席,并受任“川康边防总指挥”。经过近十年抢地盘的军阀战争,刘文辉的势力范围扩张至西康十多个县,川南、川东六十余个县,实际盘踞了大半个四川,成为四川军阀首强。实力强大的刘文辉,不但有独霸四川的图谋,而且有称雄西南的雄心。这样,就与四川另一军阀巨头、一心想当四川王的刘湘产生了矛盾。
1932年10月,史称“二刘大战”爆发。这是四川军阀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几乎四川境内的大小军阀都被卷入。经过近一年的鏖战,得到蒋介石支持的刘湘胜出,而战败的刘文辉,逃离成都,溃退至地处偏远的雅安一带。十二万多的大军,仅剩残兵万余。1933年9月,刘文辉求和,刘湘则念及叔侄之缘而下令停战,并将西康境内的大部分地区划归刘文辉管辖。不久,刘文辉辞去四川省主席一职,仅留二十四军军长及川康边防总指挥两项军职,埋头于西康的各项文化、经济和政治建设。
1935年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成立,刘文辉任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28年9月,国民政府决定撤销川边特别行政区,改设西康省,但具体事务长期没有实施)1938年7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批准西康建省,省会设于康定。次年元月,西康省政府宣告成立,刘文辉任主席。解放战争时期,刘文辉受中共策反,于1949年12月宣布脱蒋,归附中央人民政府。
1950年6月,所部二十四军被并入解放军六十二军。刘文辉被委任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不久,又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1959年,刘文辉出任国家林业部部长。1976年6月,于北京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2、“御藏”
此币正面上端铸有“川康军御藏纪念币”八字,为便于叙述,本文先从“御藏”两字说起。所谓“御藏”,即防范、抵抗藏军进犯之意。
我国西藏,地处西南边陲,是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之一。历史上,西藏很长一段时期处于文化落后状态。唐宋以后,随着汉、藏民族的政治、经济联系加强,特别是元代,西藏被明确地统一于元朝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汉藏之间的交往得到很大的发展。及至明、清两朝,在一个国家框架下的民族经济联系,更是达到彼此依赖的程度。然而,西藏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同时,也常有民族矛盾的武装冲突发生。特别是到了民国初年,西藏地方武装势力,受英国殖民阴谋者的挑唆与支持,趁国内战争不断、政局混乱之机,频繁发动反叛暴乱和对川康地区发起军事进犯。对此,内地军队,在增强当地防务的同时,曾多次进行反击战争。这就是“御藏”两字的本意。
3、“川康军”
此币所铸“川康军”,是一支部队的番号名,全称“川康边防军”,意即驻守四川边地及“康区”的边防军。“康区”,是“康巴地区”的简称。清代对藏族聚集地,根据文化特色(主要是方言语系)差异,划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大管理区域。其中“康巴地区”,大致由现在的四川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及云南迪庆地区等组成。后来的西康省即基本以“康巴地区”作为行政区划依据构成。在这个区域驻防的“川康军”,系刘文辉所部,由五个旅的兵力组成,前身是“四川边防军”,简称“川边军”。
“川边军”是川军中驻防“康区”的一支独立番号的部队。最早由川边镇守使陈遐龄于1920年建立。1924年,在四川军阀混战中,陈遐龄被刘成勋的川军第三军击败,所部及防地被刘成勋接收,刘成勋为“川边军”新统领。1927年,意在统一四川的刘文辉向刘成勋发起全面攻击,交战半月,刘成勋全军溃败,地盘尽失。不久,刘文辉将“川边军”进行收编扩充,并改番号为“川康边防军”,简称“川康军”。1928年,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刘文辉为“川康边防总指挥”,统领这一地区的军政事务。由此,刘文辉所部“川康军”在康区驻扎布防更有了法理依据。
4、“1932”及“纪念币”
此币背面铸有纪年“1932”及“纪念币”字样。在1932年,“川康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根据历史记载,1932年,“川康军”赢得了一次对藏军作战的大胜利。要较为完整地了解这一战事的前因后果,还需从发生在民国初年的康藏冲突了说起。
民国初年,各路军阀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边地防务。这给西藏分裂势力提供了可趁之机。在老牌殖民主义英国的怂恿支持下,西藏反叛势力,在积极从事西藏独立活动的同时,还在川康地区大举展开武装进犯,攻城略地,拓展势力范围。
1917年,四川境内发生川、滇军阀战争,川军边区防务虚弱。这时,英国趁机挑唆藏军大举东进。至1918年,藏军相继攻占康区大片地域。为让藏军确保战果,英国驻康区领事假意出面调停,拟订《中藏昌都停战条约》,其中提出维持现状,把被藏军攻占的康区十三个县暂由藏军管辖。川军虽未予签约,但同意停战,藏军大胜。
1930年,藏军见川系军阀混战不断,又借故发起大规模东进战争。激战数月,川康军大败,藏军攻占了康区重镇甘孜、炉霍等多地。
英国看到藏军东犯连连得手,阴谋野心更加膨胀。1932年,进而鼓动藏军攻占青海南部玉树等地区。然而,这一次却遭到了时任青海南部警备司令马步芳的强烈反击,一直追击藏军于康区北部。这时,刘文辉的川康军第二旅也趁势大举出击藏军,驱藏军于金沙江以西,收复了1918年以来被藏军攻占的金沙江以东的大片区域。
战事失利,迫使西藏地方政府请求南京国民政府出面调停。经谈判,1932年10月,十三世达赖喇嘛派代表与西康政府签订《康藏岗托停战协定》。从而形成川、藏两军隔金沙江互扼对峙的局面。
此次对藏军进犯的反击,不仅压制了西藏分裂势力的狂妄气焰,同时也砸碎了大英帝国分裂西藏、进而侵占西藏的如意算盘。这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与间接历史记载联系考察,纪年为1932的“川康军御藏纪年币”,其系为纪念此次反击藏军的胜利而铸,这是一个有合理依据的推断。
5、“余松琳”
此币背面下方铸有监铸者名字——“余松琳”。余松琳,1895年生,四川大邑人,与刘文辉同乡。四川陆军讲武堂军校毕业。1932年任“川康边防军”第二旅旅长。1935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直属旅旅长,陆军少将军衔。
余松琳,不仅在1932年率部抗击藏军进犯战争上名载史册,同时作为一名反共强硬分子也在史上留名。1935年5月,驻扎在康定地区的余松琳“川康军”二旅,与途径泸定一带的中央红军发生激战。1949年12月,刘文辉二十四军宣布投共后,余松琳立场不变,继续与中共军队作战,先后出任“反共救国军”第四师师长、西南第二路游击总指挥部川西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主任。1950年7月,作战阵亡。
余松琳的名字铸在“川康军御藏纪念币”上,不仅增加了此币的史学内涵,更为在联系历史著述基础上,认定此币系为纪念1932年“川康军”胜利反击藏军进犯而铸的纪念币,提供了进一步的推断依据。
6、总结
1932年,藏军向青海南部的玉树一带发起进犯,遭青海军阀马步芳所部的强烈反击。同时,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下属“川康军”二旅,在旅长余松琳的带领下,向侵占康区的藏军展开进攻,藏军败退至金沙江西岸,“川康军”大胜。
“川康军御藏纪念币”上所铸的“1932”、“川康军”、“ 总指挥刘”、“余松琳”、“御藏纪念”等币文,都能在上述史实中找到印证。所以,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定:此币系为纪念1932年“川康军”胜利反击藏军进犯而铸的纪念币。“余松琳监制”,意指由余松琳具体操办。“总指挥刘赠”,说明此币铸造的决策者是刘文辉,用于奖励与馈赠。
二、“川康军御藏纪念币”的传世经过
(图4)民国33年9月1日《泉币》杂志第26期所刊
(图5)林国明先生所藏“川康军御藏纪念币”照片
(图6)马定祥先生的“川康军御藏纪念币”藏拓
“川康军御藏纪念币”作为钱币藏品,最早由著名中国币藏家耿爱德在藏界披露。1944年4月,耿爱德在出席中国泉币学社第130次例会时,向与会者展示了这枚钱币。(图3)同年9月,耿爱德又在中国泉币学社创办的《泉币》杂志第26期上撰文介绍。(图4)另外,1954年,耿爱德在其著作《中国币图说汇考》中也将此币辑入,并介绍说:它是由一位在西康传教的牧师朋友赠送给他,那位牧师是在当地流通币中挑出此币。
此类币,迄今所见,共有三枚。其中,耿爱德旧藏一枚(本文图1),现归资深钱币专家陈吉茂先生所有,系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的某拍卖会获得。之外,香港的著名银币研究专家林国明先生也藏有一枚(图5)。而第三枚的统计数,来自于马定祥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制作的拓本(图6),经核对,与前述两枚不同,故而定为第三枚,惟此拓原物不知所踪。
此类币形体轻小,制作不精,可谓其貌不扬。然究其意义,却有丰富历史蕴涵可供解读,颇具文物史料价值。再加之以存世稀罕,视其为中国钱币之珍品,理所应当。(首席收藏论坛贵宾会员 尚正)
注:作者尚正为钱币学者施新彪,施新彪老师早年师从马定祥、杨成麒等钱币大师名家,曾任上海博物馆资深研究员,为中国钱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钱币学者,也是首席收藏专家顾问团专家。施新彪老师将陆续整理自己几十年来钱币方面的学术研究、心得经验,通过首席收藏平台,与钱币收藏爱好者分享。
声明:首席收藏网(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拍品推荐